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研究--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2.1 国内关于服务型政府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研究动态第10-12页
        1.2.2 国外关于服务型政府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研究动态第12-15页
        1.2.3 研究动态评述第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技术路线第16页
    1.5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6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服务型政府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概述第18-26页
    2.1 服务型政府第18-21页
        2.1.1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第18-20页
        2.1.2 服务型政府的特征第20-21页
    2.2 网格化服务管理第21-23页
        2.2.1 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技术基础第22页
        2.2.2 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第22页
        2.2.3 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特点第22页
        2.2.4 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作用第22-23页
    2.3 网格化服务管理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契合第23-26页
        2.3.1 网格化服务管理与服务型政府保障公民权利相契合第23-24页
        2.3.2 网格化服务管理与服务型政府转变管理模式相契合第24页
        2.3.3 网格化服务管理与服务型政府履行社会责任相契合第24页
        2.3.4 网格化服务管理与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相契合第24-26页
第3章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现状第26-36页
    3.1 区情简介第26页
    3.2 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必要性第26-28页
        3.2.1 顺应省、市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要求第27页
        3.2.2 提升突发事件或重大活动的保障能力第27-28页
        3.2.3 有效化解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纠纷第28页
        3.2.4 解决传统社会管理存在的弊端第28页
        3.2.5 夯实综治平安建设基础第28页
    3.3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开展情况第28-34页
        3.3.1 加强组织领导,搭建信息平台第29-30页
        3.3.2 严密网格布局,精细常态管理第30-33页
        3.3.3 拓展管理职能,提升服务水平第33页
        3.3.4 实行绩效问责,提高处置能力第33-34页
    3.4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工作成效第34-36页
        3.4.1 强化了基层服务网络第34页
        3.4.2 夯实了平安建设基础第34-35页
        3.4.3 构建了基层沟通桥梁第35页
        3.4.4 提升了干部执政能力第35-36页
第4章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6-44页
    4.1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6-39页
        4.1.1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第36-37页
        4.1.2 工作机制运行不畅第37-38页
        4.1.3 公众参与度不足第38-39页
        4.1.4 物质设施配套跟不上第39页
    4.2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9-44页
        4.2.1 思想认识误区与“以人为本”要求相矛盾第39-41页
        4.2.2 法律法规陈旧与依法行政要求相矛盾第41页
        4.2.3 问责机制不完善与权责一致要求相矛盾第41-42页
        4.2.4 体制惯性与新的运行机制要求相矛盾第42-44页
第5章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推进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对策建议第44-52页
    5.1 国内外网格化服务管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第44-46页
        5.1.1 北京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实践第44页
        5.1.2 新加坡的社区管理制度第44-45页
        5.1.3 美国的社区管理制度第45页
        5.1.4 经验启示第45-46页
    5.2 推进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措施第46-52页
        5.2.1 打造优质服务团队第46-47页
        5.2.2 发挥多元主体作用第47-48页
        5.2.3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第48-49页
        5.2.4 拓宽信息获取渠道第49-52页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文本挖掘的同频词统计规律及短文本分类方法
下一篇:水泥立磨粉磨激励仿真及振动疲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