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精益建造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BIM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第15-17页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精益建造下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 | 第17-27页 |
2.1 传统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 第17-19页 |
2.1.1 传统质量控制方法与过程 | 第17-18页 |
2.1.2 传统质量控制的缺陷 | 第18-19页 |
2.2 精益建造的理论体系与实现手段 | 第19-24页 |
2.2.1 精益建造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2 精益建造的实现手段 | 第21-24页 |
2.3 精益建造下施工质量控制发展的趋势 | 第24-25页 |
2.3.1 设计-施工一体化 | 第24页 |
2.3.2 看板质量控制 | 第24-25页 |
2.3.3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BIM技术与精益建造的协同作用 | 第27-34页 |
3.1 精益建造的原则 | 第27-29页 |
3.2 BIM技术主要功能 | 第29-31页 |
3.3 BIM与精益建造的交互关系 | 第31-32页 |
3.3.1 交互关系矩阵 | 第31页 |
3.3.2 交互关系总结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看板BIM的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 第34-51页 |
4.1 LPS的基础理论 | 第34-36页 |
4.1.1 LPS的原理 | 第34-35页 |
4.1.2 LPS效果的度量 | 第35-36页 |
4.2 看板BIM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 第36-42页 |
4.2.1 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所需的条件 | 第36-37页 |
4.2.2 看板BIM质量控制过程 | 第37-42页 |
4.3 组织结构模式——IPD模式 | 第42-46页 |
4.3.1 IPD模式的概念 | 第42-43页 |
4.3.2 IPD模式下的组织架构 | 第43-45页 |
4.3.3 IPD模式与BIM技术和精益原则的关系 | 第45-46页 |
4.4 主要的技术支持手段 | 第46-48页 |
4.4.1 移动计算技术 | 第47页 |
4.4.2 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 | 第47-48页 |
4.5 看板BIM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的难点与思路 | 第48-49页 |
4.5.1 体系实施难点 | 第48-49页 |
4.5.2 实现的思路 | 第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实例应用与分析 | 第51-60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51-52页 |
5.2 看板BIM质量控制组织框架 | 第52-53页 |
5.2.1 传统DBB模式下的组织框架 | 第52页 |
5.2.2 IPD模式下项目的组织框架 | 第52-53页 |
5.3 看板BIM质量控制体系模拟应用过程 | 第53-57页 |
5.3.1 施工前控制 | 第54-56页 |
5.3.2 施工中控制 | 第56-57页 |
5.3.4 施工后控制 | 第57页 |
5.4 预期效果分析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件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