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普通水文地质学论文--地下水分类论文--岩溶水论文

亚热带典型岩溶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1-13页
        1.1.1 科学意义第11-13页
        1.1.2 现实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岩溶区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来源第13-14页
        1.2.2 岩溶区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变化过程影响因素第14-16页
    1.3 科学问题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9-23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9-20页
    2.2 研究方法第20-23页
        2.2.1 野外测试方法第20页
        2.2.2 野外采样方法第20-22页
        2.2.3 实验室分析方法第22页
        2.2.4 计算公式第22-23页
第3章 亚热带典型岩溶溪流水化学季节变化规律第23-41页
    3.1 溪流水化学季节变化特征第23-27页
        3.1.1 溪流流量季节变化特征第23-24页
        3.1.2 主要离子时空变化特征第24-25页
        3.1.3 SIc和pCO_2变化特征第25-26页
        3.1.4 水温、pH、电导率和溶解氧季节变化特征第26-27页
    3.2 溪流碳酸钙沉淀和脱气作用第27-34页
    3.3 溪流水生生物新陈代谢通量第34-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1页
第4章 亚热带典型岩溶溪流溶解无机碳昼夜变化规律第41-57页
    4.1 溪流水化学昼夜变化规律第41-49页
        4.1.1 水化学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41-44页
        4.1.2 溪流初级生产力第44-47页
        4.1.3 降雨条件下水化学昼夜变化规律第47-49页
    4.2 脱气作用的昼夜变化特征第49-55页
        4.2.1 脱气速率昼夜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第49-53页
        4.2.2 CO_2脱气通量第53-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结论第57-59页
    5.1 结论第57-58页
    5.2 存在的不足第58页
    5.3 创新点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附录第65-69页
致谢第69-71页
作者简历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渡乡荒田村发展生态农业的规划研究
下一篇:他汀类药物用于ARDS/ALI治疗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