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闽西南传统村落景观评价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1 传统村落在城市化背景下的现状问题第9页
        1.1.2 传统村落在城市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第9-10页
        1.1.3 传统村落在城市化背景下的转型发展第10页
        1.1.4 传统村落在城市化背景下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相关概念第11-13页
        1.3.1 传统村落第11-12页
        1.3.2 景观评价第12页
        1.3.3 AHP层次分析法第12-13页
    1.4 研究进展第13-22页
        1.4.1 国外相关研究第13-15页
        1.4.2 国内乡村景观研究进展第15-16页
        1.4.3 相关评价体系研究第16-20页
        1.4.4 未来发展趋势第20-22页
第二章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第22-31页
    2.1 闽西南传统村落概况第22-28页
        2.1.1 闽西南传统村落选址与布局布局第22页
        2.1.2 闽西南传统建筑第22-24页
        2.1.3 闽西南传统村落景观要素第24-26页
        2.1.4 地域文化第26-28页
    2.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2.2.1 传统村落景观评价理论第28-29页
        2.2.2 评价体系的建立第29页
        2.2.3 评价应用与案例分析第29页
        2.2.4 优化建议第29页
    2.3 研究方法第29-30页
        2.3.1 文献研究法第29页
        2.3.2 实地调查法第29页
        2.3.3 问卷调查法第29-30页
        2.3.4 AHP层次分析法第30页
    2.4 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三章 闽西南传统村落景观评价体系的建立第31-49页
    3.1 评价原则第31-33页
        3.1.1 客观性原则第31页
        3.1.2 科学性原则第31-32页
        3.1.3 层次性原则第32页
        3.1.4 可量化原则第32页
        3.1.5 地域适宜性原则第32页
        3.1.6 可操作性原则第32-33页
    3.2 评价因子集确定第33-36页
        3.2.1 人文景观层分解第33-34页
        3.2.2 自然景观层分解第34页
        3.2.3 非物质文化层分解第34页
        3.2.4 评价因子认定第34-36页
    3.3 评价体系构建第36-49页
        3.3.1 评价原理与方法第36页
        3.3.2 构建评价判断矩阵第36-41页
        3.3.3 评价因子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第41-42页
        3.3.4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第42-43页
        3.3.5 评价因子权重值结果分析第43-45页
        3.3.6 确定评分标准第45-49页
第四章 闽西南传统村落景观评价的应用第49-56页
    4.1 实例概况第49页
    4.2 评价结果第49-50页
    4.3 评价分析第50-55页
        4.3.1 人文景观评价分析第50-53页
        4.3.2 自然景观评价分析第53-54页
        4.3.3 非物质文化评价分析第54-55页
        4.3.4 中复村景观评价总结第55页
    4.4 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优化建议第55-5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9页
    5.1 研究结论第56-57页
        5.1.1 评价体系局限性反思第56-57页
        5.1.2 论文创新点第57页
    5.2 研究展望第57-59页
附录第59-69页
作者简介第69-71页
致谢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洛克自然权利中“自然”概念探究
下一篇:P2P网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