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研究--以吉林M村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1页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9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目的第8页
        1.1.3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12-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1.4.1 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第14-15页
        1.4.2 偏差行为的概念释义第15页
        1.4.3 偏差行为的分类第15-16页
    1.5 理论研究基础第16-20页
        1.5.1 社会失范理论第16-17页
        1.5.2 社会控制理论第17-18页
        1.5.3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理论第18-20页
    1.6 研究的创新性第20-21页
第二章 M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现状及典型案例第21-28页
    2.1 M村基本概况及农户基本情况第21页
    2.2 M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偏差行为的表现第21-25页
        2.2.1 调查设计及对象第21-22页
        2.2.2 M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表现第22-25页
            (1)自身定位不清晰第22-23页
            (2)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比较低第23-24页
            (3)缺乏判断能力第24-25页
    2.3 M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典型案例及分析第25-28页
        2.3.1 M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典型案例第25-26页
        2.3.2 案例分析第26-28页
第三章 M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原因分析第28-34页
    3.1 家庭教育的缺失第28-29页
    3.2第29-34页
        3.2.2 农村教育措施和机制失当第29-31页
        3.2.3 留守儿童自身因素以及同辈留守儿童群体的影响第31-32页
        3.2.4 农村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第32-34页
第四章 措施及建议第34-42页
    4.1 家庭教育层面第34-35页
        4.1.1 完善家庭结构,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第34页
        4.1.2 加强与留守儿童沟通,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第34-35页
        4.1.3 加强经验交流,提高监护水平第35页
    4.2 学校角度第35-37页
        4.2.1 要增强教育针对性,提升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第35-36页
        4.2.2 沟通学校和家庭,使二者共同发挥作用第36-37页
        4.2.3 举办活动,填补留守儿童的生活空白第37页
    4.3 社会角度第37-42页
        4.3.1 解决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第37-39页
        4.3.2 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实施有效司法防护第39-40页
        4.3.3 不断促进社会工作发展,采取切实措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第40-42页
第五章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作者简介第49-50页
附件 1.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蚕茧丝中抑菌蛋白的鉴定与活性研究
下一篇: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公司僵局及其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