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飞对草地螟生殖能力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1 昆虫迁飞行为的发生及其重要性 | 第11页 |
1.2 昆虫迁飞的影响 | 第11-15页 |
1.2.1 昆虫迁飞对生殖能力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 昆虫迁飞对其内源物质的影响 | 第12-14页 |
1.2.3 昆虫迁飞与外源物质摄入 | 第14页 |
1.2.4 草地螟迁飞危害规律及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选题目的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2.1.1 供试虫源 | 第17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2.2 飞行前处理 | 第18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18-22页 |
2.3.1 野外种群生殖参数测定 | 第18-19页 |
2.3.2 飞行肌及卵巢解剖 | 第19页 |
2.3.3 飞行肌样品的制备及电镜观察 | 第19页 |
2.3.4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19-20页 |
2.3.5 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 第20页 |
2.3.6 糖元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2.3.7 ADP/ATP测定 | 第21页 |
2.3.8 取食量测定 | 第21-22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试验结果 | 第23-44页 |
3.1 迁飞对草地螟野外种群生殖的影响 | 第23-25页 |
3.1.1 产卵前期 | 第23页 |
3.1.2 其它生殖参数 | 第23-24页 |
3.1.3 成虫寿命 | 第24-25页 |
3.1.4 PFO | 第25页 |
3.2 飞行后内源物质形态结构变化 | 第25-36页 |
3.2.1 飞行肌降解动态变化 | 第25-32页 |
3.2.2 卵巢发育动态 | 第32-34页 |
3.2.3 飞行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第34-36页 |
3.3 飞行后主要能源物质变化 | 第36-42页 |
3.3.1 甘油三酯 | 第36-38页 |
3.3.2 糖元 | 第38-40页 |
3.3.3 ADP/ATP | 第40-42页 |
3.4 飞行后成虫取食量变化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4-46页 |
4.1 迁飞对草地螟野外种群生殖的影响 | 第44页 |
4.2 飞行后飞行肌和卵巢的形态结构变化 | 第44页 |
4.3 飞行后主要能源物质变化 | 第44-45页 |
4.4 飞行后成虫取食量变化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6-50页 |
5.1 迁飞野外种群对草地螟生殖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 飞行对草地螟飞行肌和卵巢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 飞行对草地螟内部能源物质的影响 | 第48-49页 |
5.4 飞行对草地螟成虫取食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