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渔河供水工程设计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水质要求 | 第13-14页 |
1.2.2 供水系统管网计算方法 | 第14页 |
1.2.3 水源水处理技术 | 第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工程建设条件 | 第16-21页 |
2.1 工程区自然条件 | 第16页 |
2.2 水文水资源 | 第16-21页 |
2.2.1 径流 | 第16-18页 |
2.2.2 设计洪水 | 第18-20页 |
2.2.3 水库坝址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工程规模 | 第21-23页 |
3.1 设计范围、供水对象及设计水平年 | 第21页 |
3.2 需水量预测 | 第21-22页 |
3.3 供水规模的确定 | 第22-23页 |
第四章 水源选择 | 第23-31页 |
4.1 水源选择的原则 | 第23页 |
4.2 地表水水源 | 第23页 |
4.2.1 月河 | 第23页 |
4.2.2 白渔河 | 第23页 |
4.3 地下水水源 | 第23-24页 |
4.4 水源水质分析 | 第24-25页 |
4.5 水源论证及水源的确定 | 第25-26页 |
4.6 水库调节计算 | 第26-31页 |
4.6.1 来水量分析 | 第26-27页 |
4.6.2 农田灌溉用水量分析 | 第27-28页 |
4.6.3 综合用水量调节成果 | 第28-31页 |
第五章 工程总体布置 | 第31-40页 |
5.1 设计依据及原则 | 第31页 |
5.1.1 设计依据 | 第31页 |
5.1.2 设计原则 | 第31页 |
5.2 工程等级、类型和设计标准 | 第31-32页 |
5.2.1 工程等级及类型 | 第31页 |
5.2.2 工程设计标准 | 第31-32页 |
5.2.3 工程抗震标准 | 第32页 |
5.3 总体布置原则 | 第32页 |
5.4 供水系统 | 第32页 |
5.5 水源及取水工程 | 第32-33页 |
5.6 输水线路选择及管材选择 | 第33页 |
5.7 净配水厂位置及工艺确定 | 第33-38页 |
5.8 配水系统和管材选择 | 第38-39页 |
5.9 征地、拆迁范围和数量 | 第39-40页 |
第六章 工程设计 | 第40-45页 |
6.1 取水枢纽设计 | 第40页 |
6.2 引水管道设计 | 第40-41页 |
6.3 净(配)水厂设计 | 第41页 |
6.4 调节构筑物设计 | 第41页 |
6.5 配水工程及入户工程设计 | 第41-45页 |
6.5.1 配水工程及入户工程设计 | 第41-44页 |
6.5.2 各类阀井的设置 | 第44-45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5-47页 |
7.1 结论与建议 | 第45-46页 |
7.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