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玻璃近表面区域力学行为及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7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2 块体金属玻璃力学性为 | 第11-18页 |
1.2.1 块体金属玻璃简介 | 第11页 |
1.2.2 块体金属玻璃塑性变形特征 | 第11-16页 |
1.2.3 块体金属玻璃塑性变形的微观机理 | 第16-18页 |
1.3 金属玻璃力学行为的尺寸效应 | 第18-28页 |
1.3.1 本征尺寸效应和外部尺寸效应 | 第18-21页 |
1.3.2 力学行为的尺寸效应 | 第21-24页 |
1.3.3 力学行为的尺寸效应机理 | 第24-28页 |
1.4 金属玻璃表面纳米尺度动力学 | 第28-33页 |
1.4.1 不同玻璃体系表面纳米尺度动力学 | 第28-31页 |
1.4.2 金属玻璃表面纳米尺度动力学 | 第31-33页 |
1.5 研究基础和实验条件 | 第33-34页 |
1.5.1 研究基础 | 第33-34页 |
1.5.2 实验条件 | 第34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4-37页 |
第二章 实验技术 | 第37-47页 |
2.1 金属玻璃样品制备和结构表征 | 第37-47页 |
2.1.1 动态纳米压痕技术 | 第39-41页 |
2.1.2 摩擦实验 | 第41-42页 |
2.1.3 动态原子力显微镜技术 | 第42-47页 |
第三章 金属玻璃近表面区域的塑性行为 | 第47-69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基于动态纳米压痕技术的硬度测量 | 第48-52页 |
3.3 力学行为的尺寸效应 | 第52-68页 |
3.3.1 硬度的尺寸效应 | 第52-53页 |
3.3.2 塑性的尺寸效应 | 第53-62页 |
3.3.3 硬度和塑性尺寸效应分析 | 第62-68页 |
3.4 结论 | 第68-69页 |
第四章 金属玻璃塑性变形的纳米尺度结构特征 | 第69-83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金属玻璃平头纳米压痕实验 | 第70-72页 |
4.3 应力引起的结构演化 | 第72-79页 |
4.4 结构演化的物理机理 | 第79-81页 |
4.5 结论 | 第81-83页 |
第五章 表面快速动力学引起的流动 | 第83-93页 |
5.1 引言 | 第83-84页 |
5.2 原位结构演化观测 | 第84-86页 |
5.3 金属玻璃表面的四种结构演化 | 第86-88页 |
5.4 表面流动的特征 | 第88-91页 |
5.5 表面结构参数计算 | 第91-92页 |
5.6 结论 | 第92-93页 |
第六章 表面快速动力学引起的自润滑 | 第93-107页 |
6.1 引言 | 第93页 |
6.2 摩擦实验 | 第93-95页 |
6.3 摩擦行为分析 | 第95-103页 |
6.3.1 压入深度对摩擦行为的影响 | 第95-100页 |
6.3.2 滑动速度对摩擦行为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6.3.3 摩擦弛豫实验 | 第102-103页 |
6.4 表面自润滑层的厚度 | 第103-104页 |
6.5 摩擦系数的理论计算 | 第104-105页 |
6.6 结论 | 第105-107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107-11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7-108页 |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及展望 | 第108-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9页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附录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