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果实颜色形成概述 | 第13-17页 |
1.2.1. 色素种类 | 第13-14页 |
1.2.2. 花青素的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 | 第14-17页 |
1.3. 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3.1. 启动子的结构及分类 | 第17-18页 |
1.3.2. 启动子的克隆方法 | 第18-19页 |
1.3.2.1. 利用常规PCR技术克隆启动子 | 第18页 |
1.3.2.2. 利用基因组文库筛选启动子 | 第18页 |
1.3.2.3. 锚定PCR | 第18-19页 |
1.3.2.4. 反向PCR | 第19页 |
1.3.2.5. 接头PCR | 第19页 |
1.3.2.6. 交错性热不对称PCR | 第19页 |
1.3.3. 启动子的功能研究 | 第19-21页 |
1.3.3.1. 启动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9-20页 |
1.3.3.2. 通过实验分析启动子 | 第20-21页 |
1.3.4. 花色相关基因启动子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1.5. 本研究的内容 | 第22-23页 |
1.6. 本研究的研究路线 | 第23-24页 |
第2章 F3′5′H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及全长cDNA的克隆 | 第24-42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4-30页 |
2.1.1. 材料 | 第24-25页 |
2.1.1.1.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1.1.2. 菌株质粒及试剂 | 第24-25页 |
2.1.2. 方法 | 第25-30页 |
2.1.2.1. 黑果枸杞及其白化果实总RNA的提取 | 第25页 |
2.1.2.2. Real-time PCR检测F3′5′H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25-26页 |
2.1.2.3. 黑果枸杞F3′5′H基因保守片段的克隆 | 第26-27页 |
2.1.2.4. 黑果枸杞果实F3′5′H基因 3′末端的扩增 | 第27-28页 |
2.1.2.5. 黑果枸杞果实F3′5′H基因 5′末端的扩增 | 第28-30页 |
2.1.2.6. 黑果枸杞F3′5′H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2.2.1. 黑果枸杞及其白化果实总R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2.2.2. Real-time PCR检测F3′5′H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31-32页 |
2.2.3. 黑果枸杞F3′5′H基因保守片段的克隆 | 第32页 |
2.2.4. 黑果枸杞F3′5′H基因 3′RACE末端的扩增 | 第32-33页 |
2.2.5. 黑果枸杞F3′5′H基因 5′RACE末端的扩增 | 第33页 |
2.2.6. 黑果枸杞F3′5′H基因cDNA全长的获得 | 第33-35页 |
2.2.7. 黑果枸杞F3′5′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 第35页 |
2.2.8. 黑果枸杞F3′5′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5-36页 |
2.2.9. 黑果枸杞F3′5′H蛋白的分析 | 第36-38页 |
2.2.10. 系统进化树的分析 | 第38-39页 |
2.3. 讨论 | 第39-42页 |
第3章 黑果枸杞及其白化果实F3′5′H基因启动子克隆及活性分析 | 第42-61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42-49页 |
3.1.1. 材料 | 第42-43页 |
3.1.1.1. 植物材料 | 第42页 |
3.1.1.2. 载体 | 第42页 |
3.1.1.3. 酶及化学试剂 | 第42-43页 |
3.1.1.4. 试剂盒 | 第43页 |
3.1.2. 方法 | 第43-49页 |
3.1.2.1. 引物合成 | 第43-44页 |
3.1.2.2. 黑果枸杞及其白化果实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4页 |
3.1.2.3. 已知基因序列的验证 | 第44页 |
3.1.2.4. F3′5′H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的克隆 | 第44-46页 |
3.1.2.5. PCR产物的回收克隆转化及测序 | 第46页 |
3.1.2.6. 启动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页 |
3.1.2.7. 植物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6-47页 |
3.1.2.8. 转化农杆菌 | 第47页 |
3.1.2.9.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转化 | 第47-48页 |
3.1.2.10. GUS活性检测原理 | 第48页 |
3.1.2.11. 组织化学染色 | 第48-49页 |
3.1.2.12. Real-time PCR检测烟草叶片中GUS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4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9页 |
3.2.1. 黑果枸杞及其白化果实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9-50页 |
3.2.2. 已知基因序列的验证 | 第50页 |
3.2.3. F3′5′H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的克隆 | 第50-51页 |
3.2.4. F3′5′H基因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1-54页 |
3.2.5. 比较分析2个不同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 | 第54-55页 |
3.2.6. GUS融合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5-57页 |
3.2.7. 转化农杆菌 | 第57-58页 |
3.2.8. GUS活性检测 | 第58页 |
3.2.9. Real-time PCR检测烟草叶片中GUS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58-59页 |
3.3. 讨论 | 第59-61页 |
3.3.1. 黑果枸杞及其白化果实F3′5′H基因启动子克隆 | 第59页 |
3.3.2. 启动子活性分析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