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薪酬制度对中国高校教师的激励性分析及制度优化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薪酬制度的基本内容及本文研究理论基础第16-22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9页
        2.1.1 高校教师第16页
        2.1.2 薪酬的内涵和分类第16-17页
        2.1.3 薪酬制度第17-18页
        2.1.4 激励的内涵和过程第18页
        2.1.5 薪酬激励的重要性第18-19页
    2.2 薪酬激励的理论依据第19-22页
        2.2.1 人力资本理论第19页
        2.2.2 需求层次理论第19-20页
        2.2.3 效率工资理论第20-21页
        2.2.4 委托-代理理论第21-22页
第三章 薪酬制度的演变及对高校教师的激励性分析第22-30页
    3.1 建国前高校教师的薪酬制度及激励性分析第22-24页
        3.1.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第22-23页
        3.1.2 抗日战争时期第23-24页
    3.2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教师的薪酬制度及激励性分析第24-28页
        3.2.1 供给制到货币工资制过渡阶段(1949-1956)第24-25页
        3.2.2 全国统一的职务等级工资制(1956-1985)第25-26页
        3.2.3 结构工资制度(1985-1993)第26页
        3.2.4 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1993-1999)第26-27页
        3.2.5 高校岗位津贴制度(1999-2006)第27页
        3.2.6 岗位绩效工资制(2006至今)第27-28页
    3.3 对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变革的特征分析第28-30页
第四章 薪酬制度对高校教师的激励性现状分析第30-44页
    4.1 薪酬制度对高校教师激励的机理分析第30-32页
        4.1.1 高校组织结构的特点第30页
        4.1.2 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第30-31页
        4.1.3 高校教师的需求表现第31-32页
        4.1.4 薪酬制度激励的必要性第32页
    4.2 薪酬制度对高校教师激励效应的现状分析第32-38页
        4.2.1 薪酬制度对高校教师激励相容的现状第33-34页
        4.2.2 薪酬制度在激励高校教师时存在的问题第34-38页
    4.3 薪酬制度在激励高校教师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8-44页
        4.3.1 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第38-39页
        4.3.2 薪酬考核体系不科学第39-40页
        4.3.3 与薪酬制度有效实施的相关制度不完善或缺失第40-41页
        4.3.4 薪酬制度并没有体现青年教师的特点第41-42页
        4.3.5 过分注重经济性薪酬且长期激励缺失第42-44页
第五章 优化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对策建议第44-57页
    5.1 国外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经验借鉴第44-51页
        5.1.1 美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及其激励性第44-48页
        5.1.2 德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及其激励性第48-51页
    5.2 美、德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激励性现状的经验借鉴第51-52页
    5.3 优化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激励性的措施探讨第52-57页
        5.3.1 提高薪酬水平的竞争力第52-53页
        5.3.2 健全激励相容的绩效薪酬考核制度第53-54页
        5.3.3 完善与薪酬制度相关的退出制度及反馈机制第54页
        5.3.4 使薪酬制度更显人性化第54-55页
        5.3.5 注重长期激励及非经济性薪酬的激励作用第55-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失眠的睡眠周期特点
下一篇: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心房重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