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乡土社会“越轨共同体”行为研究
内容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4-18页 |
一、后乡土社会“越轨共同体”行为内涵厘清 | 第18-29页 |
(一)“后乡土社会”特殊背景描绘 | 第18-23页 |
(二)“越轨共同体”行为概念提出 | 第23-26页 |
(三)本文研究论题具体内涵的确定 | 第26-29页 |
二、后乡土社会“越轨共同体”行为特性分析 | 第29-38页 |
(一)越轨类型的多样性和越轨目的的趋利性 | 第31-32页 |
(二)地理位置的偏僻性和乡村环境的恶劣性 | 第32-34页 |
(三)越轨病症的传染性和越轨扩散的阶段性 | 第34-36页 |
(四)越轨群体的亲缘性和越轨行为的专业性 | 第36-38页 |
三、后乡土社会“越轨共同体”行为发生机制 | 第38-54页 |
(一)“越轨共同体”肇始者的首次涉足 | 第38-43页 |
(二)“越轨共同体”追随者的零星出现 | 第43-47页 |
(三)“越轨共同体”追随者的大量涌入 | 第47-54页 |
四、后乡土社会“越轨共同体”行为防治路径 | 第54-83页 |
(一)“越轨共同体”行为的预防措施 | 第54-61页 |
(二)“越轨共同体”行为的医治药方 | 第61-67页 |
(三)“越轨共同体”行为的刑事治理 | 第67-83页 |
结语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