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写及名词对照 | 第12-13页 |
一、引言 | 第13-18页 |
二、实验仪器及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1.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2.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三、实验方法 | 第19-23页 |
1. Raw264.7细胞的复苏、冻存及传代培养 | 第19-20页 |
2. 破骨细胞的诱导 | 第20-21页 |
3. 质粒扩增 | 第21页 |
4. G418浓度筛选 | 第21页 |
5. 建立稳定转染EB1-GFP基因的Raw264.7细胞系 | 第21-22页 |
6. 细胞免疫染色 | 第22页 |
7. 活细胞动态成像观察 | 第22页 |
8.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 第22-23页 |
9.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 第23页 |
10. 数据统计 | 第23页 |
四、实验结果 | 第23-30页 |
1. 破骨细胞的诱导及TRAP染色鉴定 | 第23-24页 |
2. 稳定转染EBl-GFP的Raw264.7细胞系建立 | 第24-25页 |
3. Raw264.7细胞EB1蛋白动态观察 | 第25-26页 |
4. 稳转细胞系诱导破骨细胞 | 第26页 |
5. 破骨细胞的EB1免疫染色 | 第26-27页 |
6. GFP标记的破骨细胞EB1蛋白动态成像观察 | 第27-28页 |
7. Nocodazole和Taxol对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形成的影响 | 第28-30页 |
8. Nocodazole和Taxol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30页 |
五、小结 | 第30-33页 |
1. 实验结果总结 | 第30-31页 |
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的选择 | 第31-32页 |
3. 实验结果讨论 | 第32-33页 |
六、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综述 | 第3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