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5页 |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 第11页 |
·高分子基因载体/DNA 的传递过程 | 第11-13页 |
·基因传递过程的各种屏障 | 第13页 |
·克服屏障、提高基因传递效率的方法 | 第13-14页 |
·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 第13-14页 |
·生理条件下的稳定性 | 第14页 |
·进入细胞 | 第14页 |
·逃离内涵体 | 第14页 |
·常用的阳离子高分子基因载体 | 第14-22页 |
·聚乙烯亚胺(PEI) | 第16-18页 |
·树状高分子(Dendrimers) | 第18-20页 |
·聚甲基丙烯酸乙酯2-(二甲胺)(PDMAEMA) | 第20-22页 |
·其它高分子基因载体 | 第22页 |
·含咪唑环基因载体的研究 | 第22-26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5页 |
第二章 新型水溶性聚组胺丙烯酰胺(PHA)用于无毒高效的非病毒基因释放 | 第35-57页 |
·引言 | 第35-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37页 |
·合成组胺丙烯酰胺(HA)单体 | 第37-38页 |
·合成聚组胺丙烯酰胺(PHA)均聚物 | 第38页 |
·聚合物的测试与表征 | 第38页 |
·缓冲容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聚合物/DNA 复合物的制备 | 第39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9页 |
·凝胶电泳实验 | 第39-40页 |
·聚合物/DNA 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40页 |
·聚合物/DNA 复合物的体外转染实验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2页 |
·聚组胺丙烯酰胺(PHA)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45页 |
·PHA 均聚物的缓冲能力 | 第45-46页 |
·PHA/DNA 复合物粒径和Zeta 电位 | 第46-48页 |
·PHA/DNA 复合物凝胶电泳阻滞实验 | 第48-49页 |
·PHA/DNA 复合物的细胞毒性 | 第49-50页 |
·PHA/DNA 复合物的体外转染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第三章 侧链含组胺和伯胺官能团的新型阳离子共聚物的合成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 | 第57-82页 |
·引言 | 第57-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4页 |
·实验试剂 | 第59页 |
·合成丙烯酸-N-(叔丁氧羰基)氨基乙酯(Boc-AEA) | 第59-60页 |
·合成N-(叔丁氧羰基)氨基乙醇(Boc-AE) | 第59页 |
·合成丙烯酸-N-(叔丁氧羰基)氨基乙酯(Boc-AEA) | 第59-60页 |
·合成丙烯酸-N-(叔丁氧羰基)氨基己酯(Boc-AHA) | 第60-61页 |
·合成N-(叔丁氧羰基)氨基己醇(Boc-AH) | 第60页 |
·合成丙烯酸-N-(叔丁氧羰基)氨基己酯(Boc-AHA) | 第60-61页 |
·合成侧链含有伯胺官能团聚丙烯酰胺(PHA)共聚物 | 第61页 |
·自由基聚合 | 第61页 |
·去Boc 保护 | 第61页 |
·聚合物的测试与表征 | 第61页 |
·PHA 共聚物缓冲容量的测定 | 第61-62页 |
·PHA 共聚物/DNA 复合物的制备 | 第62页 |
·PHA 共聚物/DNA 复合物凝胶电泳阻滞实验 | 第62页 |
·PHA 共聚物/DNA 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62-63页 |
·PHA 共聚物/DNA 复合物的体外转染实验 | 第63-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7页 |
·合成侧链含有伯胺官能团聚丙烯酰胺(PHA)共聚物 | 第64-69页 |
·单体Boc-AEA 和Boc-AHA 的合成 | 第64-66页 |
·合成侧链含有伯胺官能团PHA 共聚物 | 第66-69页 |
·侧链含有伯胺官能团PHA 共聚物的缓冲能力 | 第69-70页 |
·PHA 共聚物/DNA 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 | 第70-73页 |
·PHA 共聚物/DNA 复合物的凝胶电泳阻滞实验 | 第73-74页 |
·PHA 共聚物/DNA 复合物的细胞毒性 | 第74-75页 |
·PHA 共聚物/DNA 复合物的体外转染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全文结论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