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0-12页 |
第2章 网络名誉侵权概述 | 第12-19页 |
2.1 我国网络名誉侵权的立法现状 | 第12页 |
2.2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属性 | 第12-13页 |
2.3 网络名誉侵权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9页 |
2.3.1 网络名誉侵权与传统名誉侵权的区别 | 第13-15页 |
2.3.2 如何认定网络名誉侵权行为权责双方的主体资格 | 第15-17页 |
2.3.3 如何认定网络名誉侵权损害赔偿数额 | 第17-19页 |
第3章 网络名誉侵权中的实体问题 | 第19-25页 |
3.1 网络名誉侵权责任的认定 | 第19-22页 |
3.1.1 网络名誉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9-20页 |
3.1.2 网络名誉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0-21页 |
3.1.3 网络名誉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 第21-22页 |
3.2 网络名誉侵权责任的法律救济 | 第22-25页 |
3.2.1 网络名誉侵权的普通救济方式 | 第22-24页 |
3.2.2 网络名誉侵权的特殊救济方式 | 第24-25页 |
第4章 我国网络名誉侵权的诉讼管辖问题 | 第25-31页 |
4.1 网络名誉侵权诉讼管辖的特殊性 | 第25-26页 |
4.2 网络名誉侵权管辖的司法实践 | 第26-28页 |
4.3 完善我国网络名誉侵权诉讼管辖的对策建议 | 第28-31页 |
第5章 我国网络名誉侵权的立法建议及完善思路 | 第31-37页 |
5.1 对我国网络名誉侵权立法的权衡考量 | 第31-34页 |
5.2 完善我国网络名誉侵权的几点立法建议 | 第34-37页 |
5.2.1 提高立法层次 | 第34-35页 |
5.2.2 增强立法的科学性 | 第35页 |
5.2.3 建立健全网络监督机制 | 第35页 |
5.2.4 普及网络行业自律规范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