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运用透脓散的临床观察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0-18页 |
1 中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 第10-13页 |
·肛周脓肿的中医病名 | 第10页 |
·肛周脓肿的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肛周脓肿的辨证分型 | 第11页 |
·肛周脓肿的中医治疗 | 第11-13页 |
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 第13-16页 |
·肛周脓肿的发病机理 | 第13-14页 |
·肛周脓肿的分类与诊断 | 第14-15页 |
·肛周脓肿的手术治疗 | 第15-16页 |
3 中医学对托法的认识 | 第16-18页 |
·托法的概念 | 第16页 |
·托法的理论基础 | 第16页 |
·托法的临床运用 | 第16-17页 |
·透脓散的功效及临床运用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18-26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8-20页 |
·诊断标准 | 第18页 |
·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18-19页 |
·一般资料 | 第19-20页 |
2 治疗方法 | 第20-21页 |
·术前准备 | 第20页 |
·手术方法 | 第20-21页 |
·术后处理 | 第21页 |
3 观察指标 | 第21-22页 |
·创面脓腐组织渗出情况 | 第21页 |
·创面生长情况 | 第21-22页 |
·疼痛 | 第22页 |
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2页 |
5 统计方法 | 第22页 |
6 结果 | 第22-26页 |
·总疗效 | 第22-23页 |
·两组患者术后脓腐组织渗出情况比较 | 第23页 |
·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生长情况比较 | 第23-24页 |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研究总结 | 第26-32页 |
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6-27页 |
·火热毒邪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 | 第26页 |
·气血凝滞是其发病机理的根本 | 第26页 |
·气血盛衰对其预后的影响 | 第26-27页 |
2 托法在肛周脓肿术后运用依据 | 第27页 |
3 透脓散的组方特点及方药分析 | 第27-28页 |
4 透脓散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分析 | 第28-29页 |
·黄芪 | 第28页 |
·皂角刺 | 第28-29页 |
·穿山甲 | 第29页 |
·当归 | 第29页 |
·川芎 | 第29页 |
5 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9-30页 |
·透脓散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30-31页 |
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录 | 第35-3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