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南京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景观更新改造研究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3 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第9-10页
    1.4 研究对象、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0-13页
        1.4.1 研究对象和范围第10页
        1.4.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4.3 研究框架第11-13页
第二章 城市滨水区历史地段景观的产生与发展概述第13-16页
    2.1 城市滨水区历史地段景观的概念体系第13页
    2.2 城市滨水区历史地段景观的构成要素第13-14页
    2.3 历史地段保护理论的形成及对滨水区的影响第14-15页
        2.3.1 历史地段保护理论的形成第14页
        2.3.2 历史地段保护理论对滨水区建设的影响第14-15页
    2.4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三章 城市滨水区历史地段景观更新研究进展第16-22页
    3.1 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第16-19页
        3.1.1 国外研究进展及经验第16-17页
        3.1.2 国外案例研究第17页
        3.1.3 国内研究进展第17-18页
        3.1.4 近年国内典型案例分析第18-19页
    3.2 城市滨水区历史地段景观更新研究趋势第19-20页
    3.3 城市滨水区历史地段景观更新面临的问题第20页
        3.3.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够第20页
        3.3.2 河道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第20页
        3.3.3 人居环境的破坏第20页
    3.4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四章 南京城市的发展与内秦淮河景观的更新研究第22-30页
    4.1 南京内秦淮河的景观特征第22-24页
        4.1.1 自然地理特征第22-23页
        4.1.2 地域文化特征第23-24页
    4.2 南京秦淮河地理历史背景综述第24-27页
        4.2.1 南京秦淮河的历史变迁第24-25页
        4.2.2 南京内秦淮河景观的发展第25-26页
        4.2.3 南京内秦淮河景观相关研究第26-27页
    4.3 南京内秦淮河景观现存的问题第27-29页
        4.3.1 东五华里发展成熟与西五华里发展滞后的矛盾第27-28页
        4.3.2 基础设施配置与现代生活使用需求的矛盾第28页
        4.3.3 恢复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城市进程的矛盾第28-29页
        4.3.4 单一的空间形式与复合性商业开发的矛盾第29页
    4.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五章 南京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景观更新改造理论对策研究第30-37页
    5.1 南京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景观更新改造的目标第30-31页
    5.2 南京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景观更新改造的设计原则第31-34页
        5.2.1 整体性原则第31-32页
        5.2.2 混合性原则第32-33页
        5.2.3 历史性原则第33页
        5.2.4 地域性原则第33-34页
        5.2.5 亲水性原则第34页
    5.3 南京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景观更新设计总体思路第34-36页
        5.3.1 找准文化定位第34-35页
        5.3.2 整合空间形态第35-36页
    5.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六章 南京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景观更新改造方法研究第37-59页
    6.1 与城市意象理论相结合的总体景观更新改造第37页
    6.2 路径功能第37-43页
        6.2.1 内秦淮河水系网络构建第37-40页
        6.2.2 内秦淮河景观交通组织第40-43页
    6.3 边界处理第43-48页
        6.3.1 沿河步道第44-45页
        6.3.2 护岸设计第45-48页
    6.4 区域组织第48页
        6.4.1 东五华里河段功能布局第48页
        6.4.2 西五华里河段功能布局第48页
    6.5 空间表达第48-58页
        6.5.1 景观功能表达第48-53页
        6.5.2 建筑表达第53-54页
        6.5.3 景观设施地域性表达第54-56页
        6.5.4 景观视觉空间表达第56-57页
        6.5.5 植物配置形式第57-58页
    6.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七章 结语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私家园林园廊营造艺术研究
下一篇:宁波市城市道路景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