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0-16页 |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10页 |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10-11页 |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肢体本身的损伤 | 第11页 |
·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的损伤 | 第11页 |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肠的影响 | 第11-13页 |
·缺血再灌注损伤脏器或组织的保护方法 | 第13-14页 |
·缺血后处理 | 第13页 |
·药物后处理 | 第13-14页 |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6-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16页 |
·实验试剂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实验动物和材料 | 第16页 |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16-17页 |
·有关大鼠小肠屏障功能损伤指标的检测 | 第17页 |
·大鼠小肠组织和血清DAO含量的检测 | 第17页 |
·大鼠血浆内毒素含量的检测 | 第17页 |
·有关大鼠小肠粘膜损伤指标的检测 | 第17-19页 |
·大鼠小肠组织SOD活性的检测 | 第18页 |
·大鼠小肠组织MPO活性的检测 | 第18页 |
·大鼠小肠组织MDA含量的检测 | 第18页 |
·大鼠血清IL-10含量的检测 | 第18-19页 |
·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检测 | 第19页 |
·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 | 第20-32页 |
·小肠粘膜Chiu's病理分级 | 第20-21页 |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小肠屏障功能的改变 | 第21-25页 |
·各组大鼠小肠组织W/D比值的比较 | 第21-22页 |
·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含量的比较 | 第22-23页 |
·各组大鼠小肠组织DAO含量的比较 | 第23-24页 |
·各组大鼠血清DAO含量的比较 | 第24-25页 |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粘膜损伤机制的研究 | 第25-32页 |
·各组大鼠小肠组织SOD活性的变化 | 第25-27页 |
·各组大鼠小肠组织MPO活性的变化 | 第27-28页 |
·各组大鼠小肠组织MDA含量的变化 | 第28-29页 |
·各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各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的变化 | 第30-32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2-37页 |
·肢体缺血再灌注对小肠粘膜的损伤作用 | 第32-33页 |
·肢体缺血再灌注对小肠粘膜损伤的机制 | 第33-35页 |
·缺血后处理缓解肢体缺血再灌注致小肠粘膜损伤的机制 | 第35页 |
·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缓解肢体缺血再灌注致小肠粘膜损伤的机制 | 第35-36页 |
·缺血后处理与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保护作用的比较 | 第36-37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37-38页 |
·主要结论 | 第37页 |
·研究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