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前言 | 第16-18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8-32页 |
第一章 抑郁症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第18-22页 |
1. 快速抗抑郁与神经可塑性 | 第19-20页 |
2. 快速抗抑郁与mTOR信号通路 | 第20-21页 |
3. 快速抗抑郁与海马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产后抑郁子代行为异常与表观遗传学 | 第22-26页 |
1 抑郁症与早年应激 | 第22页 |
2. 抑郁症与表观遗传学 | 第22-23页 |
3. 早年应激与表观遗传学 | 第23-25页 |
4. 子代行为异常与表观遗传学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中医对于母代抑郁影响子代的认识 | 第26-29页 |
1. 传统中医对母亲生理心理状态对子女的影响的认识 | 第26-27页 |
2. 产后抑郁影响子代抑郁发病的干预措施 | 第27-28页 |
3. 产后抑郁影响子代抑郁发病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第28-29页 |
第四章 越鞠甘麦大枣汤的组方原理 | 第29-32页 |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 第32-91页 |
第五章 产后抑郁对F1代小鼠青少年期以及成年期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 第32-42页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2-36页 |
2 结果 | 第36-40页 |
3 讨论 | 第40-41页 |
4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六章 产后抑郁对于F1代小鼠青少年期以及成年期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42-52页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2-46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6-50页 |
3 讨论 | 第50-51页 |
4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七章 产后抑郁对于F2代小鼠抑郁样行为及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52-56页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2-53页 |
2 实验结果 | 第53-55页 |
3 讨论 | 第55页 |
4 结论 | 第55-56页 |
第八章 运用RRBS测序法对产后抑郁F1代小鼠海马甲基化致病基因的鉴别研究 | 第56-82页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6-67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7-79页 |
3 讨论 | 第79-81页 |
4 结论 | 第81-82页 |
第九章 越鞠甘麦大枣汤对产后抑郁F1代抑郁样行为的快速干预的作用 | 第82-87页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82-83页 |
2 结果 | 第83-85页 |
3 讨论 | 第85-86页 |
4 结论 | 第86-87页 |
第十章 越鞠甘麦大枣汤对于产后抑郁F1代小鼠AKT-mTOR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 | 第87-91页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87页 |
2 实验结果 | 第87-89页 |
3 讨论 | 第89-90页 |
4 结论 | 第90-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附录 | 第101-105页 |
1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 第101-103页 |
2 KEGG富集分析热点图 | 第103-104页 |
3 GO富集分析热点图 | 第104-10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作者简介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