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核果类论文--杏论文

内蒙古西伯利亚杏遗传变异及优良种源、家系、单株选择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28页
    1.1 研究背景第20-22页
    1.2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撑第2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26页
        1.3.1 种源试验第22-23页
        1.3.2 表型多样性及地理种源变异研究第23-24页
        1.3.3 杏仁氨基酸和脂肪酸第24-25页
        1.3.4 抗寒性第25-26页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第26-27页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6页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27页
    1.5 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二章 西伯利亚杏群体表型地理变异和种源区划第28-4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2.1.1 材料来源和样品采集第28页
        2.1.2 表型性状的测定第28-29页
        2.1.3 数据处理和分析第29-3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0-41页
        2.2.1 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变异第30页
        2.2.2 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第30-32页
        2.2.3 表型性状变异特征第32页
        2.2.4 表型性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第32页
        2.2.5 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种群聚类分析第32-41页
    2.3 小结与讨论第41-44页
第三章 西伯利亚杏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优良种源、家系选择第44-65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44-47页
        3.1.1 材料来源和样品采集第44-45页
        3.1.2 生长性状和表型性状的调查测定第45页
        3.1.3 数据处理第45-4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7-62页
        3.2.1 生长性状变异分析第47-50页
        3.2.2 描述性表型性状多样性第50-51页
        3.2.3 数量性状多样性第51-53页
        3.2.4 种源间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和聚类第53-55页
        3.2.5 主要经济性状与形态及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第55-56页
        3.2.6 性状的种源遗传力和选择增益第56-57页
        3.2.7 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和选择增益第57-59页
        3.2.8 主成分分析及种源选择第59-60页
        3.2.9 单性状选择之育种值排名法第60-61页
        3.2.10 多性状联合选择之独立挑选法第61-62页
    3.3 小结与讨论第62-65页
第四章 西伯利亚杏仁氨基酸、脂肪酸评价及优良单株选择第65-8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5-66页
        4.1.1 试验材料第65页
        4.1.2 氨基酸测定第65页
        4.1.3 脂肪酸测定第65页
        4.1.4 氨基酸评价方法第65-66页
        4.1.5 数据处理第6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6-79页
        4.2.1 西伯利亚杏仁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第66-67页
        4.2.2 西伯利亚杏仁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第67-71页
        4.2.3 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仁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分析和营养价值评价第71-72页
        4.2.4 氨基酸含量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选择第72-75页
        4.2.5 西伯利亚杏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第75-76页
        4.2.6 各类氨基酸间的相关性分析第76页
        4.2.7 基于脂肪酸的聚类分析及选择第76-79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79-82页
第五章 西伯利亚杏晚花和抗寒性评价及优良单株选择第82-93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2-84页
        5.1.1 试验材料第82页
        5.1.2 试验方法第82-83页
        5.1.3 测定指标第83页
        5.1.4 抗寒性评价方法第83页
        5.1.5 数据处理第83-8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84-91页
        5.2.1 花期分布及晚花选择第84页
        5.2.2 幼果保护酶活性与抗寒性分析第84-86页
        5.2.3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分析第86-87页
        5.2.4 抗寒性物质的差异分析第87-88页
        5.2.5 抗寒性物质的聚类分析第88-89页
        5.2.6 抗寒性物质的相关性分析第89-90页
        5.2.7 抗寒性物质的主成分分析第90-91页
        5.2.8 基于隶属函数法的抗寒性综合评价第91页
    5.3 小结与讨论第91-93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93-101页
    6.1 结论第93-94页
    6.2 讨论第94-99页
        6.2.1 西伯利亚杏天然种群表型变异第94-95页
        6.2.2 西伯利亚杏表型变异特征第95-96页
        6.2.3 西伯利亚杏表型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第96-97页
        6.2.4 西伯利亚杏仁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分析和营养评价第97-98页
        6.2.5 西伯利亚杏幼果抗寒性第98页
        6.2.6 西伯利亚杏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利用第98-99页
    6.3 展望第99-101页
        6.3.1 特色与创新第99-100页
        6.3.2 不足与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8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诘问历史、探寻真实—《囚鸟》的历史元小说书写
下一篇:自由的探寻—福尔斯小说《魔法师》互文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