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言 | 第7-11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7-9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第9-11页 |
第一章 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与李大钊关系考 | 第11-24页 |
第一节 20世纪初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 第11-16页 |
一、20世纪初日本的阶级状况 | 第11-13页 |
二、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的传播 | 第13-15页 |
三、李大钊留日期间接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原因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与李大钊的关系 | 第16-22页 |
一、吉野作造 | 第16-17页 |
二、幸德秋水 | 第17-21页 |
三、安部矶雄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思想的性质以及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日本学者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 第24-38页 |
第一节 茅原华山的文明进化论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 第24-27页 |
一、茅原华山的生平 | 第24页 |
二、茅原华山的思想倾向 | 第24-25页 |
三、茅原华山的文明进化论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堺利彦的道德观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 第27-31页 |
一、堺利彦的生平 | 第27-29页 |
二、坍利彦的思想倾向 | 第29-30页 |
三、堺利彦的道德观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日本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 第31-38页 |
一、河上肇的生平 | 第31-32页 |
二、河上肇的思想倾向 | 第32-34页 |
三、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观对李大钊思想的影响 | 第34-35页 |
四、河上肇的自我反思与李大钊思想的局限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日本学者对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作用 | 第38-47页 |
第一节 成为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渠道 | 第38-40页 |
第二节 为李大钊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 第40-42页 |
第二节 使李大钊思想中掺杂了非马克思主义的因素 | 第42-47页 |
一、李大钊思想中的非马克思主义因素 | 第42-46页 |
二、李大钊思想中的非马克思主义因素对李大钊的影响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