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铁矿物FeOOH对重金属和富营养元素的吸附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1.1 铁矿物FeOOH的化学合成与生物矿化 | 第13-16页 |
1.1.1 FeOOH的化学合成 | 第13-14页 |
1.1.2 铁矿物的生物矿化 | 第14-16页 |
1.2 水体环境中重金属铬和砷的危害及污染特点 | 第16页 |
1.3 不同晶型结构FeOOH对污染环境中重金属的去除及机制 | 第16-18页 |
1.4 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及其污染治理方法 | 第18页 |
1.5 不同晶型结构FeOOH对水体富营养元素磷的去除及机制 | 第18-19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不同晶型结构铁矿物(FeOOH)的合成 | 第21-31页 |
引言 | 第21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4页 |
2.1.1 试验用试剂、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1.2 铁矿物材料的合成 | 第22-23页 |
2.1.3 合成铁矿物的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4-30页 |
2.2.1 铁矿物的颜色 | 第24-25页 |
2.2.2 铁矿物的XRD谱线及其矿相 | 第25-26页 |
2.2.3 铁矿物的FTIR及其表面基团 | 第26-27页 |
2.2.4 铁矿物的电镜形貌 | 第27-29页 |
2.2.5 铁矿物颗粒的粒径分布 | 第29-30页 |
2.3 结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不同晶型结构的铁矿物对As(Ⅲ)的去除 | 第31-44页 |
引言 | 第31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3页 |
3.1.1 铁矿物对As(Ⅲ)的吸附动力学试验 | 第31-32页 |
3.1.2 铁矿物对As(Ⅲ)的等温吸附试验 | 第32页 |
3.1.3 反应溶液pH值对铁矿物吸附As(Ⅲ)的影响试验 | 第32页 |
3.1.4 吸附质As(Ⅲ)浓度对铁矿物吸附As(Ⅲ)的影响试验 | 第32页 |
3.1.5 吸附剂铁矿物含量对铁矿物吸附As(Ⅲ)的影响试验 | 第32页 |
3.1.6 电解质及其强度对铁矿物吸附As(Ⅲ)的影响试验 | 第32-33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3-43页 |
3.2.1 铁矿物对As(Ⅲ)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 第33-35页 |
3.2.2 铁矿物对As(Ⅲ)的等温吸附验 | 第35-38页 |
3.2.3 反应溶液pH值对铁矿物吸附As(Ⅲ)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4 吸附质As(Ⅲ)浓度对铁矿物吸附As(Ⅲ)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5 吸附剂铁矿物含量对铁矿物吸附As(Ⅲ)的影响试验 | 第40页 |
3.2.6 阴离子种类对铁矿物吸附As(Ⅲ)的影响试验 | 第40-43页 |
3.3 结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不同晶型结构铁矿物对Cr(Ⅵ)的去除 | 第44-57页 |
引言 | 第44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5页 |
4.1.1 铁矿物对Cr(Ⅵ)的吸附动力学试验 | 第44-45页 |
4.1.2 铁矿物对Cr(Ⅵ)的等温吸附试验 | 第45页 |
4.1.3 反应溶液pH值对铁矿物吸附Cr(Ⅵ)的影响试验 | 第45页 |
4.1.4 吸附质Cr(Ⅵ)含量对铁矿物吸附Cr(Ⅵ)的影响试验 | 第45页 |
4.1.5 吸附剂铁矿物含量对铁矿物吸附Cr(Ⅵ)的影响试验 | 第45页 |
4.1.6 电解质及其强度对铁矿物吸附Cr(Ⅵ)的影响试验 | 第4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4.2.1 铁矿物对Cr(Ⅵ)的吸附动力学试验 | 第45-48页 |
4.2.2 铁矿物对Cr(Ⅵ)的等温吸附试验 | 第48-50页 |
4.2.3 反应溶液pH值对铁矿物吸附Cr(Ⅵ)的影响试验 | 第50-51页 |
4.2.4 吸附质Cr(Ⅵ)含量对铁矿物吸附Cr(Ⅵ)的影响试验 | 第51-52页 |
4.2.5 吸附剂铁矿物含量对铁矿物吸附Cr(Ⅵ)的影响试验 | 第52-53页 |
4.2.6 电解质及其强度对铁矿物吸附Cr(Ⅵ)的影响试验 | 第53-55页 |
4.3 结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不同晶型结构铁矿物对Cr(Ⅲ)的去除 | 第57-70页 |
引言 | 第57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57-58页 |
5.1.1 铁矿物对Cr(Ⅲ)的吸附动力学试验 | 第57页 |
5.1.2 铁矿物对Cr(Ⅲ)的等温吸附试验 | 第57页 |
5.1.3 反应溶液pH值对铁矿物吸附Cr(Ⅲ)的影响试验 | 第57-58页 |
5.1.4 吸附质Cr(Ⅲ)含量对铁矿物吸附Cr(Ⅲ)的影响试验 | 第58页 |
5.1.5 吸附剂铁矿物含量对铁矿物吸附Cr(Ⅲ)的影响试验 | 第58页 |
5.1.6 电解质及其强度对铁矿物吸附Cr(Ⅲ)的影响试验 | 第5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8-68页 |
5.2.1 铁矿物对Cr(Ⅲ)的吸附动力学试验 | 第58-61页 |
5.2.2 铁矿物对Cr(Ⅲ)的等温吸附试验 | 第61-63页 |
5.2.3 反应溶液pH值对铁矿物吸附Cr(Ⅲ)的影响试验 | 第63-64页 |
5.2.4 吸附质Cr(Ⅲ)含量对铁矿物吸附Cr(Ⅲ)的影响试验 | 第64-65页 |
5.2.5 吸附剂铁矿物含量对铁矿物吸附Cr(Ⅲ)的影响试验 | 第65-66页 |
5.2.6 电解质及其强度对铁矿物吸附Cr(Ⅲ)的影响试验 | 第66-68页 |
5.3 总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不同晶型结构铁矿物对P的去除 | 第70-84页 |
引言 | 第70页 |
6.1 材料和方法 | 第70-71页 |
6.1.0 化学试剂、仪器设备及铁矿物吸附剂材料 | 第70页 |
6.1.1 铁矿物对P的吸附动力学试验 | 第70页 |
6.1.2 铁矿物对P的等温吸附试验 | 第70-71页 |
6.1.3 反应溶液pH值对铁矿物吸附P的影响试验 | 第71页 |
6.1.4 吸附质P含量对铁矿物吸附P的影响试验 | 第71页 |
6.1.5 吸附剂铁矿物含量对铁矿物吸附P的影响试验 | 第71页 |
6.1.6 电解质及其强度对铁矿物吸附P的影响试验 | 第71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71-83页 |
6.2.1 铁矿物对P的吸附动力学试验 | 第71-75页 |
6.2.2 铁矿物对P的等温吸附试验 | 第75-77页 |
6.2.3 反应溶液pH值对铁矿物吸附P的影响试验 | 第77-78页 |
6.2.4 吸附质P含量对铁矿物吸附P的影响试验 | 第78-79页 |
6.2.5 吸附剂铁矿物含量对铁矿物吸附P的影响试验 | 第79-80页 |
6.2.6 电解质及其强度对铁矿物吸附P的影响试验 | 第80-83页 |
6.3 总结 | 第83-84页 |
第七章 铁矿物吸附污染元素后的结构表征 | 第84-90页 |
7.1 材料和方法 | 第84页 |
7.2 结果与讨论 | 第84-89页 |
7.2.1 铁矿物吸附污染物前的结构表征 | 第84-85页 |
7.2.2 铁矿物吸附As(Ⅲ)后的结构表征 | 第85-86页 |
7.2.3 铁矿物吸附Cr(Ⅵ)后的结构表征 | 第86-87页 |
7.2.4 铁矿物吸附Cr(Ⅲ)后的结构表征 | 第87-88页 |
7.2.5 铁矿物吸附P后的结构表征 | 第88-89页 |
7.3 结论 | 第89-90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创新之处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