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雷达探测建模与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1.4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 第11-13页 |
| 第2章 二次雷达原理 | 第13-18页 |
| 2.1 二次雷达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 2.2 二次雷达的询问模式和应答模式 | 第14-15页 |
| 2.2.1 传统模式 | 第14-15页 |
| 2.2.2 S模式 | 第15页 |
| 2.3 多径和干扰 | 第15-16页 |
| 2.4 坐标转换 | 第16-1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3章 目标运动轨迹建模 | 第18-27页 |
| 3.1 基础运动学轨迹 | 第18-21页 |
| 3.1.1 匀速直线模型 | 第18-19页 |
| 3.1.2 变速直线模型 | 第19-21页 |
| 3.1.3 转弯模型 | 第21页 |
| 3.2 目标轨迹想定 | 第21-25页 |
| 3.3 目标环境想定 | 第25-2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4章 二次雷达探测干扰研究 | 第27-44页 |
| 4.1 同步干扰 | 第27-30页 |
| 4.1.1 同步干扰原理 | 第27-28页 |
| 4.1.2 同步干扰概率 | 第28-30页 |
| 4.2 异步干扰 | 第30-32页 |
| 4.2.1 异步干扰原理 | 第30-31页 |
| 4.2.2 异步干扰概率 | 第31-32页 |
| 4.3 多径干扰 | 第32-35页 |
| 4.3.1 多径干扰原理 | 第32-33页 |
| 4.3.2 多径干扰 | 第33-35页 |
| 4.4 二次雷达探测目标 | 第35-38页 |
| 4.4.1 作用距离与截获计算 | 第35页 |
| 4.4.2 目标截获 | 第35-36页 |
| 4.4.3 截获距离 | 第36-38页 |
| 4.5 雷达目标航迹处理 | 第38-43页 |
| 4.5.1 航迹起始 | 第38-42页 |
| 4.5.2 航迹处理过程 | 第42-43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二次雷达探测系统仿真研究 | 第44-52页 |
| 5.1 二次雷达探测系统工作流程 | 第44-45页 |
| 5.2 轨迹验证 | 第45-50页 |
| 5.2.1 匀速直线运动 | 第46页 |
| 5.2.2 转弯运动轨迹 | 第46-47页 |
| 5.2.3 交叉直线运动 | 第47-48页 |
| 5.2.4 接近—离开运动 | 第48-49页 |
| 5.2.5 多目标平行运动 | 第49-50页 |
| 5.2.6 绕岛屿飞行 | 第50页 |
| 5.3 结论 | 第50-5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