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社区共管机制的比较研究--以四川唐家河、陕西太白山和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社区共管机制比较研究的现状与评价 | 第14-20页 |
·社区共管机制比较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经济机制的信息效率 | 第15页 |
·经济机制的激励相容 | 第15-18页 |
·社区共管机制比较研究评价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社区共管机制比较的分析框架 | 第20-24页 |
·社区共管机制比较的原则 | 第20-21页 |
·社区共管机制比较的方法 | 第21页 |
·社区共管机制比较的内容 | 第21-24页 |
·社区共管机制的形态比较 | 第21-22页 |
·社区共管机制的激励相容比较 | 第22页 |
·社区共管机制运行的信息效率比较 | 第22-23页 |
·社区共管机制的绩效差异比较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案例社区共管机制的比较分析 | 第24-42页 |
·案例社区简介 | 第24-25页 |
·唐家河阴平村社区共管简介 | 第24页 |
·太白山后畛子社区共管简介 | 第24-25页 |
·白水江李子坝村社区共管简介 | 第25页 |
·案例社区共管机制的形态比较 | 第25-30页 |
·案例社区共管组织构成 | 第25-27页 |
·案例社区共管制度安排 | 第27-30页 |
·案例社区共管机制的激励相容性比较 | 第30-34页 |
·社区共管激励相容性分析模型 | 第30-33页 |
·案例社区共管机制的激励相容性比较 | 第33-34页 |
·案例社区共管机制运行的信息效率比较 | 第34-37页 |
·社区共管机制信息效率分析模型 | 第34-36页 |
·案例社区共管机制运行的信息效率比较 | 第36-37页 |
·案例社区共管机制的绩效差异比较 | 第37-42页 |
第五章 案例社区共管机制差异的成因分析 | 第42-48页 |
·社区共管机制设计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案例社区共管主体的博弈结局 | 第43-45页 |
·案例社区共管机制比较结果的启示与思考 | 第45-4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