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粒型和叶夹角的关键调控基因SLG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42页
    1 水稻粒型的遗传学研究第12-21页
        1.1 水稻粒型的遗传第12-13页
        1.2 水稻粒型的调控机制第13-21页
            1.2.1 植物发育和代谢途径第13-18页
            1.2.2 植物激素途径第18-20页
            1.2.3 表观遗传学途径第20-21页
    2 水稻叶夹角的遗传学研究第21-27页
        2.1 水稻叶夹角的形成第21-22页
        2.2 水稻叶夹角的调控机制第22-27页
            2.2.1 激素相关途径第22-25页
            2.2.2 非激素相关途径第25-27页
    3 BR的研究进展第27-40页
        3.1 BR的结构及活性第27页
        3.2 BR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第27-31页
            3.2.1 C-22氧化途径第29-30页
            3.2.2 C-6氧化途径第30-31页
            3.2.3 早期C-22氧化途径和晚期C-6氧化途径之间的合成捷径第31页
        3.3 BR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第31-32页
        3.4 BR信号途径的研究进展第32-39页
            3.4.1 BR受体BRI1感知BR第33页
            3.4.2 BRI1的共受体BAK1参与BR的感知第33-34页
            3.4.3 BKI1对BR信号的负调控作用第34页
            3.4.4 TTL和TRIP-1直接传导膜上BR信号第34-36页
            3.4.5 BSKs介导膜上信号向细胞质的传导第36页
            3.4.6 BZR1和BZR2/BES1直接对BR响应基因进行调控第36页
            3.4.7 BIN2负向调控BZR1与BES1第36-37页
            3.4.8 BSU1正向调控BR信号第37页
            3.4.9 BR信号在水稻中的研究进展第37-39页
        3.5 BR稳态的调控第39-40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0-42页
第二章 slg-D突变体的表型分析与基因克隆第42-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9页
        1.1 材料及种植第42页
        1.2 性状考察第42-43页
        1.3 石蜡切片第43-44页
        1.4 扫描电镜观察第44页
        1.5 突变基因的遗传分析第44页
        1.6 植物总DNA的提取—SDS法第44-45页
        1.7 T-DNA插入位点的鉴定及T-DNA标签与突变体表型的共分离验证第45-46页
        1.8 RNA提取、RT-PCR和Rel-Time PCR第46-47页
        1.9 转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转化第47-49页
        1.10 转基因阳性植株的鉴定第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7页
        2.1 slg-D突变体的表型分析第49-51页
        2.2 slg-D突变体表型的细胞形态观察第51页
        2.3 slg-D突变体的遗传分析第51-54页
        2.4 SLG的克隆及转基因功能验证第54-57页
    3 小结第57-60页
第三章 SLG基因的功能分析第60-8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8页
        1.1 材料与种植第60-61页
        1.2 氨基酸序列比对以及同源分析第61页
        1.3 荧光定量PCR表达分析第61页
        1.4 GUS组织化学染色第61-62页
        1.5 RNA原位杂交第62-64页
        1.6 亚细胞定位第64-65页
        1.7 BR和BRZ处理第65页
        1.8 内源BR含量测定第65页
        1.9 酵母双杂交第65-66页
        1.10 体外Pull-down第66-67页
        1.11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第67-6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8-80页
        2.1 SLG编码一个假定的BAHD家族的酰基转移酶第68-69页
        2.2 SLG的组织表达分析第69-72页
        2.3 SLG的亚细胞定位第72-73页
        2.4 SLG不影响BR信号第73页
        2.5 SLG参与调控BR稳态第73-77页
        2.6 抑制SLG的表达导致BR缺陷表型第77页
        2.7 SLG通过形成同源复合体行使功能第77-80页
    3 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第82-86页
    1 结论第82-83页
        1.1 slg-D是一个半显性的籽粒细长和叶夹角增大突变体第82页
        1.2 LOC_Os08g44840的过表达导致了slg-D突变体的表型第82页
        1.3 SLG的表达模式与其调控的表型相符合第82-83页
        1.4 SLG参与调控BR稳态第83页
        1.5 SLG RNAi植株表现出BR缺陷的表型第83页
        1.6 SLG通过形成同源复合体行使功能第83页
    2 讨论第83-85页
        2.1 SLG通过调控BR稳态影响粒型和叶夹角第83-84页
        2.2 SLG编码一个BAHD酰基转移酶蛋白第84页
        2.3 SLG可能以一个酶复合体起功能第84-85页
        2.4 SLG在育种上的应用潜力第85页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102页
附录 研究所用引物列表第102-10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申请的专利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致病性耶尔森菌外膜蛋白A同源性分析及免疫学特征研究
下一篇:利用染色体基因组上多拷贝16S rRNA基因鉴定耶尔森菌属细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