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5页 |
1.1.1 智能配电网现状 | 第9-12页 |
1.1.2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2章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体系理论基础 | 第20-35页 |
2.1 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 第20-21页 |
2.2 评价分析步骤 | 第21-22页 |
2.3 几种典型的分析方法 | 第22-34页 |
2.3.1 层次分析法 | 第23-27页 |
2.3.2 鱼骨图分析法 | 第27-29页 |
2.3.3 专家打分法 | 第29-31页 |
2.3.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1-33页 |
2.3.5 专家调查权重法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构建思路 | 第35-40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构建 | 第36-38页 |
3.2.1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原则 | 第36-37页 |
3.2.2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构建要点 | 第37-38页 |
3.2.3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构建路径 | 第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模型研究 | 第40-48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3页 |
4.2.1 建设标准适应性的定义 | 第40页 |
4.2.2 构建原则 | 第40-41页 |
4.2.3 建设标准评价体系构建 | 第41-43页 |
4.3 构建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机制 | 第43-45页 |
4.4 智能配电网建设标准适用性评价模型 | 第45-47页 |
4.4.1 专家打分原则 | 第45页 |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45页 |
4.4.3 建设标准评价标杆的确定 | 第45-46页 |
4.4.4 建设标准的适用性综合评价方法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智能配电网现有标准适应性评价实证研究 | 第48-52页 |
5.1 现有标准体系的总体评价 | 第48-51页 |
5.1.1 典型建设标准评价 | 第48-50页 |
5.1.2 现有标准评价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