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电力工业论文

MCFC电化学脱除燃煤电厂烟气CO2集成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燃料电池的研究动态第12-14页
    1.3 Aspen Plus简介第14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本体模型研究第16-22页
    2.1 前言第16页
    2.2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第16-19页
        2.2.1 MCFC的反应模型第17页
        2.2.2 MCFC的数学模型第17-19页
    2.3 MCFC的模拟第19-21页
        2.3.1 MCFC模拟假设条件第19页
        2.3.2 MCFC模型流程描述第19-20页
        2.3.3 MCFC模拟结果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回收CO_2的常规燃煤电厂集成MCFC复合动力系统第22-41页
    3.1 前言第22页
    3.2 系统描述第22-24页
        3.2.1 不回收CO_2的常规燃煤电厂发电基准系统第22-23页
        3.2.2 回收CO_2的常规燃煤电厂集成MCFC复合动力系统第23-24页
    3.3 系统性能指标第24-25页
    3.4 模拟假设条件和模拟结果对比第25-29页
        3.4.1 模拟假设条件第25-27页
        3.4.2 系统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第27-29页
    3.5 灵敏度分析第29-35页
        3.5.1 CO_2利用率的影响第29-32页
        3.5.2 燃料利用率的影响第32-33页
        3.5.3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33-35页
    3.6 经济性分析第35-40页
        3.6.1 假设条件第35-37页
        3.6.2 成本计算结果第37-40页
    3.7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集成MCFC和OTM回收CO_2并与低加集成的复合动力系统第41-52页
    4.1 前言第41页
    4.2 氧离子传输膜(OTM)第41-42页
    4.3 系统描述第42-44页
        4.3.1 集成MCFC回收CO_2并与低加集成的基准系统第42-43页
        4.3.2 集成MCFC和OTM回收CO_2并与低加集成的复合动力系统第43-44页
    4.4 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第44-48页
        4.4.1 系统模拟主要参数第44-45页
        4.4.2 系统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第45-48页
    4.5 新系统灵敏度分析第48-51页
        4.5.1 CO_2利用率的影响第48-50页
        4.5.2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50-51页
    4.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中压缸排汽分流再热与MCFC和OTM集成回收CO_2的复合动力系统第52-62页
    5.1 前言第52页
    5.2 系统描述第52-54页
        5.2.1 中压缸排汽分流再热与MCFC集成回收CO_2的基准系统第52-53页
        5.2.2 中压缸排汽分流再热与MCFC和OTM集成回收CO_2的复合动力系统第53-54页
    5.3 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第54-58页
        5.3.1 主要模拟条件第54-55页
        5.3.2 系统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第55-58页
    5.4 新系统灵敏度分析第58-60页
        5.4.1 OTM运行温度的影响第58-59页
        5.4.2 中压缸排汽分流率的影响第59-60页
    5.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62-63页
    6.2 后续工作建议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8-6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召陵方言语音研究
下一篇:传统的赓延与创新--宁夏城镇化进程中农户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