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大同电网智能用电采集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10页
    1.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10-11页
        1.3.1 技术交换的问题第10-11页
        1.3.2 工程实施的问题第11页
        1.3.3 运行维护的问题第11页
        1.3.4 分配合作的问题第11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2章 大同电力用户信息采集系统第13-47页
    2.1 电力用户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特性第13页
    2.2 系统构架第13-15页
        2.2.1 系统物理架构第13-14页
        2.2.2 系统逻辑架构第14-15页
    2.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部署模式第15-23页
    2.4 采集系统通信信道第23-33页
        2.4.1 远程通信信道第23-28页
        2.4.2 本地通信信道第28-32页
        2.4.3 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特性分析第32-33页
    2.5 大同电力采集系统主要功能第33-39页
        2.5.1 数据采集第34-36页
        2.5.2 数据管理第36页
        2.5.3 定值控制第36-37页
        2.5.4 运行维护管理第37-39页
    2.6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大同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的影响第39-40页
    2.7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指标第40-42页
    2.8 大同用电采集现状第42页
    2.9 大同地区采集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第42-47页
        2.9.1 大同地区采集终端方案的制定第42-43页
        2.9.2 终端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第43-44页
        2.9.3 终端运行维护与监控第44-47页
第3章 用电采集系统应用第47-53页
    3.1 大同供电公司采集系统概述第47页
    3.2 远程抄表第47-48页
    3.3 远程抄表的应用第48页
        3.3.1 大中小型用户及低压三相用户自动抄表结算第48页
        3.3.2 低压居民自动抄表结算第48页
    3.4 远程抄表的意义第48-49页
    3.5 线损率第49-50页
        3.5.1 供售电量计算的设计第49页
        3.5.2 线损分析的设计第49-50页
        3.5.3 线损计算第50页
    3.6 用电异常判断第50-53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4.1 结论第53页
    4.2 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和绩效研究--基于自由现金流视角
下一篇:创业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