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第16页 |
1.4.2 模型实证分析法 | 第16-17页 |
1.4.3 经验总结法 | 第17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消费信贷 | 第18页 |
2.1.2 农村消费信贷 | 第18-19页 |
2.1.3 农村消费需求 | 第19-20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20-22页 |
2.2.1 消费者行为理论 | 第20-21页 |
2.2.2 消费函数 | 第21页 |
2.2.3 消费信贷影响消费机理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 第23-28页 |
3.1 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3.1.1 起步阶段 | 第23页 |
3.1.2 发展阶段 | 第23-24页 |
3.1.3 高潮阶段 | 第24页 |
3.1.4 调整阶段 | 第24页 |
3.2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特点 | 第24-27页 |
3.2.1 消费信贷将会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贷款方式之一 | 第25页 |
3.2.2 消费信贷的体制不完善 | 第25页 |
3.2.3 消费信贷的种类逐渐多元化 | 第25-26页 |
3.2.4 消费信贷在城乡方面差距大 | 第26页 |
3.2.5 消费信贷总体规模较小,但有发展潜力 | 第26-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河北省农村消费信贷与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 第28-37页 |
4.1 河北省农村消费信贷现状分析 | 第28-32页 |
4.1.1 消费信贷发展规模 | 第28-29页 |
4.1.2 消费信贷结构 | 第29-32页 |
4.2 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 第32-34页 |
4.2.1 差距加大 | 第32-33页 |
4.2.2 势头可喜 | 第33页 |
4.2.3 模式多元 | 第33-34页 |
4.3 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 第34-35页 |
4.3.1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持续增长 | 第34-35页 |
4.3.2 农村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 | 第35页 |
4.4 河北省农村消费信贷对消费产生影响的具体体现 | 第35-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农村消费信贷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建模分析 | 第37-45页 |
5.1 灰色关联度分析概述 | 第37页 |
5.2 关联系数计算与分析 | 第37-39页 |
5.3 关于微观家计调查数据的说明 | 第39-40页 |
5.4 有消费信贷居民家庭的数据分析:消费信贷余额模型 | 第40-41页 |
5.5 数据分析与模型设定 | 第41-43页 |
5.6 城乡结构对比分析 | 第43-4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六章 解决困境,展望未来 | 第45-49页 |
6.1 农村消费信贷面临的困境 | 第45-46页 |
6.1.1 消费信贷受传统消费观念的束缚 | 第45页 |
6.1.2 农村居民消费信贷意识偏低 | 第45页 |
6.1.3 农户承贷能力弱,消费信贷信心不足 | 第45-46页 |
6.2 解决农村消费信贷的方法 | 第46-47页 |
6.2.1 刺激农村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 | 第46页 |
6.2.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46页 |
6.2.3 合理调整贷款种类和条件 | 第46-47页 |
6.2.4 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硬件 | 第47页 |
6.3 对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展望 | 第47-49页 |
6.3.1 步入小康社会初级阶段,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大 | 第47-48页 |
6.3.2 农村青中年一族信贷消费可能性大 | 第48-4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2页 |
7.1 结论 | 第49-50页 |
7.2 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