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FE模型的促进风电发电电价机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电力市场中博弈模型应用研究 | 第12-14页 |
1.2.2 促进风电发电电价机制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2.1 博弈理论 | 第17-19页 |
2.1.1 博弈论基本要素 | 第17-18页 |
2.1.2 博弈论分类 | 第18页 |
2.1.3 纳什均衡 | 第18-19页 |
2.2 双层优化理论 | 第19-21页 |
2.2.1 双层优化理论定义 | 第19页 |
2.2.2 双层优化理论描述 | 第19-20页 |
2.2.3 双层优化理论应用 | 第20-21页 |
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1-23页 |
2.3.1 福利经济学理论概念 | 第21-22页 |
2.3.2 社会福利的函数形式 | 第22页 |
2.3.3 社会福利的确定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模型构建及求解 | 第24-34页 |
3.1 模型描述 | 第24页 |
3.2 模型建立及求解 | 第24-30页 |
3.2.1 模型建立 | 第25-28页 |
3.2.2 模型求解 | 第28-30页 |
3.3 模型参数及说明 | 第30-33页 |
3.3.1 京津唐电网的刻画 | 第30-31页 |
3.3.2 机组相关参数确定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不同电价机制下风电发电情景分析 | 第34-54页 |
4.1 固定电价机制下的结果及分析 | 第34-38页 |
4.1.1 均衡条件下风电发电分析 | 第34-37页 |
4.1.2 社会福利分析 | 第37-38页 |
4.2 溢价电价机制下的结果及分析 | 第38-45页 |
4.2.1 竞争策略分析 | 第38-40页 |
4.2.2 均衡条件下风电发电分析 | 第40-42页 |
4.2.3 社会福利分析 | 第42-45页 |
4.3 竞价电价机制下的结果及分析 | 第45-53页 |
4.3.1 竞争策略分析 | 第46-47页 |
4.3.2 均衡条件下风电发电分析 | 第47-50页 |
4.3.3 社会福利分析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不同电价机制下风电发电比较 | 第54-65页 |
5.1 风电发电量及发电比例比较 | 第54-57页 |
5.1.1 风电发电量比较 | 第54-55页 |
5.1.2 风电发电比例的比较 | 第55-57页 |
5.1.3 风电发电量及发电比例差异原因分析 | 第57页 |
5.2 风电弃风量及弃风率比较 | 第57-60页 |
5.2.1 风电弃风量比较 | 第57-58页 |
5.2.2 风电弃风率比较 | 第58-60页 |
5.2.3 风电弃风量及弃风率差异原因分析 | 第60页 |
5.3 风电上网电价及利润比较 | 第60-62页 |
5.3.1 风电上网电价比较 | 第60-61页 |
5.3.2 风电机组利润比较 | 第61页 |
5.3.3 风电上网电价及机组利润差异原因分析 | 第61-62页 |
5.4 社会福利大小及比例比较 | 第62-63页 |
5.4.1 社会福利大小比较 | 第62页 |
5.4.2 社会福利比例比较 | 第62-63页 |
5.4.3 社会福利大小及比例差异原因分析 | 第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