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过渡金属化合物 | 第12-14页 |
1.2.1 过渡金属氢化物 | 第12页 |
1.2.2 过渡金属配合物 | 第12-14页 |
1.3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对小分子的活化 | 第14-17页 |
1.3.1 对小分子H_2、O_2、CO、烯烃等的活化 | 第14-15页 |
1.3.2 对小分子CO_2的活化 | 第15-17页 |
1.4 NHC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羧化CO_2的反应 | 第17-21页 |
1.4.1 NHC直接对CO_2活化 | 第18页 |
1.4.2 NHC为配体时的反应 | 第18-21页 |
1.5 路易斯酸碱对对小分子的活化 | 第21-22页 |
1.6 生物金属酶 | 第22-23页 |
1.7 选题背景、意义及设计思想 | 第23-2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 | 第25-47页 |
2.1 量子化学 | 第25-36页 |
2.1.1 从头算方法 | 第25-28页 |
2.1.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8-31页 |
2.1.3 过渡态理论 | 第31-34页 |
2.1.4 自然键轨道理论 | 第34-35页 |
2.1.5 势能面交叉理论 | 第35-36页 |
2.2 分子力学 | 第36-47页 |
2.2.1 分子力场 | 第37-40页 |
2.2.2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0-45页 |
2.2.3 平均力势(PMF) | 第45-47页 |
第3章 生物铁催化剂催化氢化CO_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 第47-60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3.3.1 单重态CO_2还原反应的机理 | 第51-54页 |
3.3.2 三重态CO_2还原反应的机理 | 第54-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铜(Ⅰ)-氮杂化卡宾化合物催化CO_2为合成子的碳-氢键端炔烃羧化反应的反应机理理论研究 | 第60-76页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61-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4页 |
4.3.1 反应路径PW-Ⅰ:CO_2直接插入过程 | 第63-66页 |
4.3.2 反应路径PW-Ⅱ:被NHC活化的CO_2插入过程 | 第66-70页 |
4.3.3 反应路径PW-Ⅲ:被Ⅲ-M1初始催化活化的CO_2插入过程 | 第70页 |
4.3.4 DMF溶剂效应的影响 | 第70-71页 |
4.3.5 NHC的功能 | 第71-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硼脒和小分子反应的反应机理理论研究 | 第76-92页 |
5.1 引言 | 第76-77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7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7-91页 |
5.3.1 反应 1:硼脒化合物经过过渡态TS1生成中间体 1_OPEN | 第77-79页 |
5.3.2 反应1和 2 的反应机理 | 第79-85页 |
5.3.3 反应3和 4 的反应机理 | 第85-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B类型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质子泵机理和水分子离开通道 | 第92-112页 |
6.1 引言 | 第92-94页 |
6.2 材料和方法 | 第94-98页 |
6.2.1 模型准备 | 第94页 |
6.2.2 CcO辅酶因子的参数化 | 第94-95页 |
6.2.3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95-97页 |
6.2.4 质子转移能量 | 第97页 |
6.2.5 平均力势计算 | 第97-98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11页 |
6.3.1 DNC区域上方的质子转移 | 第98-103页 |
6.3.2 盐桥Arg225和Asp287的功能 | 第103-104页 |
6.3.3 水分子离去通道 | 第104-11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附录 | 第133-152页 |
附录A 第3章辅助计算结果(SUPPORTⅠNG ⅠNFORMATⅠON) | 第133-139页 |
附录B 第4章辅助计算结果(SUPPORTⅠNG ⅠNFORMATⅠON) | 第139-147页 |
附录C 第6章辅助计算结果(SUPPORTⅠNG ⅠNFORMATⅠON) | 第147-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