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前言 | 第16-19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 1 临床资料收集 | 第19页 |
| 3 扫描方案 | 第19-21页 |
| 4 数据后处理 | 第21-24页 |
| 5 统计学分析 | 第24-27页 |
| 结果 | 第27-117页 |
| 1 患者入组情况 | 第27页 |
| 2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 | 第27-28页 |
| 3 患者手术及病理结果统计 | 第28-29页 |
| 4 非校正参数高、低级别胶质瘤比较 | 第29-54页 |
| 5 病变对侧白质区校正后参数比较 | 第54-69页 |
| 6 白质区校正后与校正前诊断效能比较 | 第69-76页 |
| 7 有效参数信度分析信度评价(ICC值)和诊断效能评价(曲线下面积,AUC) | 第76-83页 |
| 8 参数诊断效能比较及方案优化、筛选(ROC曲线下面积比较) | 第83-91页 |
| 9 各参数与WHO分级相关性分析 | 第91-96页 |
| 10 多b值序列多模态拟合灌注相关有效参数与DSC灌注相关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96-98页 |
| 11 多b值DWI序列中扩散相关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 | 第98-100页 |
| 12 不同级别间胶质瘤的各参数比较 | 第100-117页 |
| 讨论 | 第117-127页 |
| 结论 | 第127-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39页 |
| 附图 | 第139-153页 |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 第153-154页 |
| 相关参数及单位 | 第154-155页 |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及参编专著 | 第155-156页 |
| 致谢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