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 概念分析法 | 第17页 |
(三) 系统分析法 | 第17页 |
四、写作框架及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一)写作框架 | 第17-18页 |
(二)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19-30页 |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解析 | 第19-21页 |
(一)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 第19-20页 |
(二)服务型政府的构成要素 | 第20-21页 |
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根基 | 第21-25页 |
(一)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 第22页 |
(二)为人民服务理论 | 第22-23页 |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页 |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24页 |
(五)治理与善治理论 | 第24页 |
(六)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24-25页 |
三、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实践历程 | 第25-30页 |
(一)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历程回顾 | 第25-28页 |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互联网+”给服务型政府建设带来新机遇 | 第30-37页 |
一、“互联网+”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 第30-32页 |
(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基本内涵 | 第30-31页 |
(二)“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 第31-32页 |
二、“互联网+”给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 第32-34页 |
(一)云计算平台实现信息服务共享,降低投入成本 | 第32页 |
(二)大数据支持信息互通互享,准确定位服务需求 | 第32-33页 |
(三)物联网支撑政府一体化治理 | 第33-34页 |
(四)移动互联网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 第34页 |
三、“互联网+”给服务型政府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 第34-37页 |
(一)传统的服务思想和意识亟待转变 | 第34-35页 |
(二)组织结构与治理体制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 | 第35-36页 |
(三)“互联网+政府服务”挑战传统服务方式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现状分析 | 第37-42页 |
一、我国利用“互联网+”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初步探索 | 第37-39页 |
(一)政策支持的推进轨迹 | 第37-38页 |
(二)政务平台的发展路径 | 第38页 |
(三)政府服务模式的演变趋势 | 第38-39页 |
二、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一)传统行政思维与“互联网+”思维出现脱节 | 第39-40页 |
(二) 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待进一步到位 | 第40页 |
(三)相关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的匮乏 | 第40-41页 |
(四)法律法规等相关配套制度的缺乏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互联网+”时代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42-49页 |
一、以互联网思维建设服务型政府 | 第42-43页 |
(一) 政府应该确立融合与开放思维 | 第42-43页 |
(二)政府应该确立创新与精准思维 | 第43页 |
(三)政府要树立现代服务意识 | 第43页 |
二、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 第43-46页 |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 第43-44页 |
(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 | 第44-45页 |
(三)完善政府的相关运行机制 | 第45-46页 |
三、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和方法 | 第46-47页 |
(一)服务工具和手段的创新 | 第46页 |
(二)服务方式方法的创新 | 第46-47页 |
四、加强基础设施及保障体系的建设 | 第47-49页 |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 第47页 |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运营和维护保障体系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