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论文

黑龙江省拜泉县侵蚀沟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10-12页
英文摘要第12-14页
1 引言第15-25页
    1.1 选题依据第15-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8-21页
        1.2.1 侵蚀沟的发育研究第19页
        1.2.2 侵蚀沟的分类研究第19-20页
        1.2.3 侵蚀沟的治理研究第20页
        1.2.4 侵蚀沟的遥感提取与空间分异研究第20-21页
    1.3 研究内容第21-23页
        1.3.1 研究目的第21-22页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页
        1.3.3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第22-23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3-24页
        1.4.1 研究方法第23页
        1.4.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第24-25页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5-29页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25-26页
        2.1.1 土壤侵蚀第25页
        2.1.2 水土流失第25页
        2.1.3 侵蚀沟第25-26页
        2.1.4 吞噬耕地面积第26页
        2.1.5 损毁耕地面积第26页
    2.2 理论基础第26-29页
        2.2.1 水土保持理论第26页
        2.2.2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26-27页
        2.2.3 土地生态安全理论第27页
        2.2.4 土地系统理论第27-28页
        2.2.5 景观可持续理论第28-29页
3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第29-37页
    3.1 自然地理概况第29-31页
        3.1.1 地理位置第29页
        3.1.2 地形地貌第29-30页
        3.1.3 气候条件第30页
        3.1.4 土壤条件第30页
        3.1.5 水文第30-31页
    3.2 社会经济概况第31-32页
        3.2.1 行政区划第31页
        3.2.2 社会经济情况第31页
        3.2.3 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第31-32页
    3.3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第32-37页
        3.3.1 数据来源第32-35页
        3.3.2 分析方法第35-37页
4 侵蚀沟空间格局分析第37-42页
    4.1 侵蚀沟数量变化分析第37页
    4.2 侵蚀沟密度变化分析第37-38页
    4.3 侵蚀沟吞噬耕地面积及损毁耕地面积变化分析第38-41页
        4.3.1 侵蚀沟吞噬耕地面积变化分析第38-39页
        4.3.2 侵蚀沟损毁耕地面积变化分析第39-41页
    4.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侵蚀沟密度变化第41-42页
5 侵蚀沟的地形分异规律第42-49页
    5.1 侵蚀沟的垂直分异规律第42-43页
        5.1.1 侵蚀沟空间垂直分级第42页
        5.1.2 侵蚀沟垂直分异特征第42-43页
    5.2 侵蚀沟坡度分异规律第43-46页
        5.2.1 侵蚀沟坡度分级第43-44页
        5.2.2 侵蚀沟坡度分异特征第44-46页
    5.3 侵蚀沟坡向分异特征第46-49页
        5.3.1 侵蚀沟坡向分级第46-47页
        5.3.2 侵蚀沟坡向分异特征第47-49页
6 侵蚀沟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9-52页
    6.1 侵蚀沟密度与地形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第49-50页
        6.1.1 侵蚀沟密度与高程的相关性分析第49页
        6.1.2 侵蚀沟密度与坡度的相关性分析第49-50页
    6.2 侵蚀沟密度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相关分析第50-5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7.1 结论第52-53页
    7.2 展望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EA的黑龙江省县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下一篇:绥化市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