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我国生态补偿的道德依据及实践机制初探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外生态补偿的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生态补偿的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合法第15页
        1.3.2 调查研究与对策研究结合法第15-16页
        1.3.3 比较分析法第16页
    1.4 创新点和不足第16-17页
        1.4.1 主要创新点第16页
        1.4.2 主要不足第16-17页
第二章 生态补偿的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历程第17-26页
    2.1 生态补偿的理念及生态补偿机制第17-22页
        2.1.1 生态补偿的词义考究第17-18页
        2.1.2 生态补偿的内涵第18-20页
        2.1.3 生态补偿的主要类型第20-22页
        2.1.4 生态补偿机制阐释第22页
    2.2 我国生态补偿的实践历程第22-26页
        2.2.1 生态补偿的起始阶段第23-24页
        2.2.2 生态补偿的快速发展阶段第24-26页
第三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道德依据及其基本原则第26-39页
    3.1 我国生态补偿的道德依据第26-33页
        3.1.1 代内公平第26-28页
        3.1.2 代际公平第28-30页
        3.1.3 自然存在价值第30-33页
    3.2 生态补偿在实践中的基本原则第33-39页
        3.2.1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33-34页
        3.2.2 公平公正原则第34-35页
        3.2.3 环境友好原则第35-36页
        3.2.4 生态系统平衡原则第36-39页
第四章 我国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39-48页
    4.1 我国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39-42页
        4.1.1 生态补偿法律意识淡薄,政府执法力度差第39-40页
        4.1.2 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手段,市场发挥功效低第40-41页
        4.1.3 补偿标准制定不合理,并且普遍过低第41页
        4.1.4 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缺乏广泛参与和监督第41-42页
        4.1.5 生态补偿的道德责任意识不强第42页
    4.2 建立健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对策第42-48页
        4.2.1 健全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并加强其宣传力度第42-44页
        4.2.2 借鉴欧美国家经验,调动市场各种资源参与其中第44-45页
        4.2.3 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建立社会化监督评估机制第45-46页
        4.2.4 发挥科技正面作用,促进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第46页
        4.2.5 强化人们生态补偿意识,攀升较高道德素养境界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荧光碳点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下一篇:浅海水下地形雷达成像理论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