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陶弼生平事迹考述 | 第11-26页 |
第一节 生卒年、葬年考述 | 第11-13页 |
一、生卒年补考 | 第11-12页 |
二、葬年考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家世婚姻考述 | 第13-18页 |
一、家世考述 | 第13-16页 |
二、婚姻考述 | 第16页 |
三、陶弼家族与广西的关系 | 第16-18页 |
第三节 仕宦经历考述 | 第18-22页 |
一、前期:军功之因,屡获微职 | 第18-19页 |
二、后期:得人举荐,历任州官 | 第19-22页 |
第四节 交游往来考述 | 第22-26页 |
第二章 《陶邕州小集》版本源流考述 | 第26-36页 |
第一节 诗集概况 | 第26-27页 |
一、陶弼著作的唯一幸存 | 第26页 |
二、书名释义纠谬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版本源流考述 | 第27-36页 |
一、甲系统 | 第28-30页 |
二、乙系统 | 第30-31页 |
三、其他版本 | 第31-36页 |
第三章 陶弼诗略论 | 第36-45页 |
第一节 内容题材 | 第36-41页 |
一、山水诗:宦游心情的吟咏 | 第36-39页 |
二、边塞诗:军旅生活的剪影 | 第39-40页 |
三、咏物诗:人生感悟的表露 | 第40-41页 |
第二节 风格体裁 | 第41-43页 |
一、风格:清新与凝重杂糅 | 第41-42页 |
二、体裁:律诗与绝句并重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地位价值 | 第43-45页 |
一、地位:广西古代文学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43-44页 |
二、价值:多种学科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陶弼诗编年校注 | 第45-115页 |
(一) 编年校注前言 | 第45-47页 |
(二) 编年校注凡例 | 第47-48页 |
(三) 编年校注目录 | 第48-51页 |
(四) 编年校注正文 | 第51-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附录一:陶弼生平史料 | 第119-126页 |
(一) 沈辽《东上阁门使康州刺史陶公传》 | 第119-121页 |
(二) 黄庭坚《东上阁门使康州团练使知顺州陶君墓志铭》 | 第121-122页 |
(三) 刘挚《东上阁门使康州团练使陶公墓志铭》 | 第122-124页 |
(四) 《陶公墓志铭并序》残碑照片 | 第124-125页 |
(五) 《宋史·陶弼传》 | 第125-126页 |
附录二:历代诗话、序跋、书目提要 | 第126-129页 |
(一) 杨慎《升庵诗话·陶弼诗》 | 第126页 |
(二) 贺裳《载酒园诗话·陶弼诗》 | 第126页 |
(三) 沈初《浙江采集遗书总录·陶邕州小集》 | 第126-127页 |
(四) 《四库全书总目·邕州小集》 | 第127页 |
(五) 缪荃孙《嘉业堂藏书志·陶邕州小集》 | 第127页 |
(六)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陶邕州小集》 | 第127页 |
(七) 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陶邕州小集》 | 第127页 |
(八)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陶邕州小集》 | 第127-128页 |
(九) 陈运溶《陶阁史诗集》序 | 第128页 |
(十) 李之鼎《陶邕州小集》跋 | 第128页 |
(十一)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陶邕州小集》 | 第128页 |
(十二)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陶邕州小集》 | 第128-129页 |
后记、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