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巷道压力论文

西石门铁矿深部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3-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31页
    2.1 选题意义及课题来源第14页
        2.1.1 选题意义第14页
        2.1.2 课题来源第14页
    2.2 深部围岩变形破坏研究第14-17页
        2.2.1 深部围岩变形破坏理论研究第14-16页
        2.2.2 深部围岩变形破坏数值模拟研究第16-17页
    2.3 巷道围岩支护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17-21页
        2.3.1 巷道围岩支护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2.3.2 巷道围岩支护技术发展现状第20-21页
    2.4 光面爆破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21-28页
        2.4.1 国外光面爆破技术研究现状第21-23页
        2.4.2 国内光面爆破技术研究现状第23-25页
        2.4.3 光面爆破数值模拟的研究第25-28页
    2.5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8-31页
        2.5.1 研究内容第28-29页
        2.5.2 研究方法第29页
        2.5.3 技术路线第29-31页
3 深部巷道围岩力学性质测试及质量评价第31-59页
    3.1 围岩力学性质测试样品的制备第31-33页
        3.1.1 实验目的第31页
        3.1.2 样品的制备第31-33页
    3.2 围岩力学性质测试及结果分析第33-41页
        3.2.1 岩石密度试验第33-34页
        3.2.2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第34-37页
        3.2.3 岩石劈裂试验第37-39页
        3.2.4 岩石抗剪断强度试验第39-41页
    3.3 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研究第41-49页
        3.3.1 节理间隙的调查第41-43页
        3.3.2 基于RMR及BQ法的深部巷道围岩质量评价第43-49页
    3.4 水平联巷围岩岩体质量AHP-Fuzzy综合评价第49-58页
        3.4.1 基本原理第50-51页
        3.4.2 评判模型建立第51-52页
        3.4.3 评价权重确定第52-54页
        3.4.4 隶属矩阵确定第54-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4 深部巷道围岩破坏理论分析及连续-离散耦合计算研究第59-86页
    4.1 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及作用过程分析第59-65页
        4.1.1 巷道围岩的变形机理第59-60页
        4.1.2 弹塑性阶段分析第60-63页
        4.1.3 松动变形阶段分析第63-64页
        4.1.4 西石门铁矿深部巷道变形破坏形式第64-65页
    4.2 水平联巷围岩变形破坏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第65-85页
        4.2.1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第66-69页
        4.2.2 计算方案设计第69-72页
        4.2.3 计算结果分析第72-85页
    4.3 本章小结第85-86页
5 深部巷道围岩破坏及支护参数的优化研究第86-113页
    5.1 北区-100m水平联巷破坏分析第86-88页
        5.1.1 巷道破坏情况第86-87页
        5.1.2 支护方式的确定第87-88页
    5.2 深部巷道围岩支护机理研究第88-92页
        5.2.1 巷道支护对围岩的作用第88-89页
        5.2.2 锚杆支护的作用分析第89-91页
        5.2.3 混凝土喷层的作用机理第91-92页
    5.3 巷道围岩变形的数值模拟第92-96页
        5.3.1 数值模拟软件第92页
        5.3.2 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第92-93页
        5.3.3 物理模型设定及初始计算第93-96页
    5.4 巷道围岩支护参数优化计算第96-111页
        5.4.1 喷射混凝土参数优化第96-103页
        5.4.2 锚杆支护参数优化第103-111页
        5.4.3 巷道围岩支护参数确定第111页
    5.5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6 深部巷道围岩光面爆破参数优化研究第113-163页
    6.1 光面爆破作用机理及参数的研究第113-123页
        6.1.1 光面爆破作用机理的研究第113-114页
        6.1.2 裂纹形成过程第114-118页
        6.1.3 光面爆破参数的确定第118-123页
    6.2 光面爆破的ANSYS/LS-DYNA模拟方法第123-126页
        6.2.1 单元类型第123-124页
        6.2.2 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第124-125页
        6.2.3 边界条件第125页
        6.2.4 假设条件第125-126页
        6.2.5 屈服准则第126页
        6.2.6 单位制第126页
    6.3 光面爆破多孔不耦合装药爆破的数值模拟第126-162页
        6.3.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第126-127页
        6.3.2 炮眼间距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第127-138页
        6.3.3 最小抵抗线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第138-150页
        6.3.4 不耦合系数的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第150-162页
    6.4 本章小结第162-163页
7 巷道围岩变形及光面爆破的现场监测分析第163-174页
    7.1 工作面概况第163-165页
    7.2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监测第165-169页
        7.2.1 巷道支护施工情况第165页
        7.2.2 监测方法和测点布置第165-167页
        7.2.3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结果及分析第167-169页
    7.3 光面爆破效果监测第169-172页
        7.3.1 光面爆破优化方案第169-170页
        7.3.2 光面爆破的效果衡量第170-171页
        7.3.3 光面爆破监测结果及分析第171-172页
    7.4 本章小结第172-174页
8 结论第174-179页
    8.1 研究结论第174-176页
    8.2 创新点第176-178页
    8.3 展望第178-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89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89-19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一类肝癌治疗药BZG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下一篇: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的分娩结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