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基于荧光聚丙烯酸酯扩链剂的水性聚氨酯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水性聚氨酯第11-14页
        1.2.1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第11-12页
        1.2.2 功能水性聚氨酯的应用第12-14页
    1.3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第14-17页
        1.3.1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第14-17页
        1.3.2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应用第17页
    1.4 荧光高分子材料第17-21页
        1.4.1 荧光高分子材料(FPs)的分类第17-19页
        1.4.2 荧光高分子制备方法第19-21页
        1.4.3 荧光高分子的应用第21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荧光甲基丙烯酸酯小分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23-35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实验原料及测试仪器第23-24页
    2.3 2-羰基-2氢-烯-8-基丙烯酸甲酯(CMA)的合成及表征第24-27页
        2.3.1 单体CMA的合成第24页
        2.3.2 单体CMA的核磁共振分析第24-25页
        2.3.3 单体CMA的红外光谱分析第25-26页
        2.3.4 单体CM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26页
        2.3.5 单体CMA的荧光光谱分析第26-27页
    2.4 蒽-9基-甲基丙烯酸甲酯(AMMA)的合成及表征第27-31页
        2.4.1 单体AMMA的合成第27-28页
        2.4.2 单体AMMA的核磁共振分析第28页
        2.4.3 单体AMMA的红外光谱分析第28-29页
        2.4.4 单体AMM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29-30页
        2.4.5 单体AMMA的荧光光谱分析第30-31页
    2.5 2-(1,3-双氧化-1H-苯并[de]异喹啉-2(3H)-基)乙基-2-甲基丙烯酸酯(BIEMA)的合成及表征第31-34页
        2.5.1 单体BIEMA的合成第31页
        2.5.2 单体BIEMA的核磁共振分析第31-32页
        2.5.3 单体BIEMA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2-33页
        2.5.4 单体BIEM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33页
        2.5.5 单体BIEMA的荧光光谱分析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荧光荧光聚丙烯酸酯二元醇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35-47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实验部分第35-40页
        3.2.1 实验原料第35-36页
        3.2.2 香豆素基荧光聚丙烯酸酯二元醇(CPA)的合成第36-37页
        3.2.3 蒽基荧光聚丙烯酸酯二元醇(AMPA)的合成第37-38页
        3.2.4 2-(1,3-双氧化-1H-苯并[de]异喹啉-2(3H)-基)乙基荧光聚丙烯酸酯二元醇(BIEPA)的合成第38-40页
    3.3 测试与表征第40页
        3.3.1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测试第40页
        3.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测试第40页
        3.3.3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第40页
        3.3.4 光致发光性能测试第40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0-46页
        3.4.1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第40-42页
        3.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第42-44页
        3.4.3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分析第44页
        3.4.4 光致发光测试谱图分析第44-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荧光水性聚氨酯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47-67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实验部分第47-51页
        4.2.1 实验原料第47-48页
        4.2.2 荧光水性聚氨酯(CPUA、AMPUA、BIEPUA)的合成第48-51页
        4.2.3 荧光水性聚氨酯(CPUA、AMPUA、BIEPUA)及空白样薄膜的制备第51页
    4.3 测试与表征第51-52页
        4.3.1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测试第51页
        4.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测试第51页
        4.3.3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第51页
        4.3.4 乳液粒径大小和分布测试第51页
        4.3.5 耐热性能(TGA)测试第51-52页
        4.3.6 差示扫描热(DSC)测试第52页
        4.3.7 光致发光性能测试第52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2-66页
        4.4.1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第52-54页
        4.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第54-56页
        4.4.3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分析第56-57页
        4.4.4 乳液粒径大小和分布测试结果第57-58页
        4.4.5 耐热性能(TGA)测试结果分析第58页
        4.4.6 差示扫描热(DSC)测试结果分析第58-59页
        4.4.7 光致发光性能谱图分析第59-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致谢第77-7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氢转移反应的木质素催化降解
下一篇:可光、化学降解聚苯乙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