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1 黄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 第10-14页 |
1.1.1 黄瓜灰霉病症状 | 第10-11页 |
1.1.2 病原菌生物学特点 | 第11-12页 |
1.1.3 发病规律 | 第12页 |
1.1.4 防治现状 | 第12-14页 |
1.2 啶酰菌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2.1 啶酰菌胺 | 第14页 |
1.2.2 啶酰菌胺的生物活性 | 第14页 |
1.2.3 啶酰菌胺的作用机制 | 第14-15页 |
1.2.4 抗药性发生现状 | 第15页 |
1.3 嘧霉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1.3.1 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 | 第15页 |
1.3.2 嘧霉胺的生物活性 | 第15-16页 |
1.3.3 嘧霉胺的作用机制 | 第16页 |
1.3.4 抗药性发生现状 | 第16-17页 |
1.4 农药水分散粒剂 | 第17-18页 |
1.5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设计思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2.1 室内活性测定 | 第19-22页 |
2.1.1 供试菌株来源及试验药剂 | 第19页 |
2.1.2 试验仪器设备 | 第19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19-22页 |
2.1.3.1 培养基的制备 | 第19-20页 |
2.1.3.2 病菌分离、保存 | 第20页 |
2.1.3.3 供试药剂及使用浓度 | 第20-21页 |
2.1.3.4 接种与培养 | 第21页 |
2.1.3.5 调查及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2.2 试验样品制备 | 第22-23页 |
2.2.1 试验试剂 | 第22页 |
2.2.2 试验仪器 | 第22页 |
2.2.3 制备过程 | 第22-23页 |
2.3 安全性试验 | 第23页 |
2.3.1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2.3.2 调查时间和方法 | 第23页 |
2.3.3 药害分级标准 | 第23页 |
2.4 田间药效验证试验 | 第23-26页 |
2.4.1 试验地条件 | 第23-24页 |
2.4.2 供试药剂 | 第24页 |
2.4.3 试验设计 | 第24页 |
2.4.3.1 药剂用量与编号 | 第24页 |
2.4.3.2 使用方法 | 第24页 |
2.4.3.3 施药器械 | 第24页 |
2.4.4 调查、计算及统计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3.1 室内活性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26页 |
3.2 50%啶酰菌胺·嘧霉胺水分散粒剂制剂配方筛选结果 | 第26-27页 |
3.3 安全性试验结果 | 第27页 |
3.4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7-31页 |
3.4.1 凤翔试验地防效结果及差异性分析 | 第27-29页 |
3.4.2 五泉试验地防效结果及差异性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1-33页 |
4.1 室内配方筛选试验 | 第31页 |
4.2 试验样品的制备 | 第31页 |
4.3 田间安全性试验及验证性试验 | 第31-32页 |
4.4 讨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作者简介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