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 辽宁省高校助学政策实施目标实现情况 | 第7-8页 |
2.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页 |
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0页 |
三、相关概念 | 第10-12页 |
(一) 助学金政策的含义 | 第10-11页 |
1. 社会救助政策的含义 | 第10页 |
2. 助学金政策的含义 | 第10-11页 |
(二) 社会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 | 第11-12页 |
1. 社会政策实施效果的含义 | 第11页 |
2. 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的含义 | 第11-12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 国内外关于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 国外关于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2. 国内关于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对于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4页 |
一、社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理论 | 第15-17页 |
(一) 社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理论的概述 | 第15页 |
(二) 社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模式 | 第15-17页 |
二、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7-24页 |
(一)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17页 |
(二)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 | 第17-20页 |
1.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的目标分析 | 第17-19页 |
2. 建立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研究的指标体系 | 第19-20页 |
(三)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指标体系说明 | 第20-24页 |
1.政策感知度 | 第20-21页 |
2.实施的合理性 | 第21-22页 |
3.政策资助强度 | 第22页 |
4.政策影响水平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数据收集分析 | 第24-36页 |
一、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的数据收集 | 第24-27页 |
(一)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背景 | 第24-25页 |
(二)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调查样本的确定 | 第25-26页 |
1.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25页 |
2.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样本具体的抽样方法 | 第25-26页 |
(三)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调查的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 文献法 | 第26-27页 |
2. 问卷法 | 第27页 |
3. 访谈法 | 第27页 |
二、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的基本数据统计结果 | 第27-36页 |
(一) 调查对象基本数据 | 第27-28页 |
1. 调查对象性别比例情况 | 第27页 |
2. 调查对象户籍情况 | 第27-28页 |
3. 调查对象家庭经济条件情况 | 第28页 |
(二) 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 | 第28-36页 |
1. 政策感知度效果评价 | 第28-29页 |
2. 政策实施合理性评价 | 第29-32页 |
3. 政策资助强度评价 | 第32-33页 |
4. 政策影响水平效果评价 | 第33-36页 |
第四章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 第36-42页 |
一、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取得的效果 | 第36-37页 |
(一)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基本实现了助学的政策目标 | 第36页 |
(二)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 | 第36页 |
(三)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有利于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 第36-37页 |
(四)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良性发展 | 第37页 |
(五)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培养了更多人才利于社会建设 | 第37页 |
二、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一) 政策目标人群难以准确确定 | 第37-38页 |
(二) 未受资助学生和政策执行者被忽略 | 第38页 |
(三) 助学金政策执行监督管理水平低 | 第38-39页 |
(四) 物资资助与能力激励不平衡 | 第39页 |
(五) 物质资助强度跟不上申请者的需求 | 第39页 |
三、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一) 申请资格审核操作困难造成政策目标人群无法精确 | 第39-40页 |
(二) 政策资助的发放对财政拨款过于依赖 | 第40页 |
(三) 政策执行上所配备的人员不足 | 第40-41页 |
(四) 政策执行机构组织间缺乏顺畅的沟通与协调 | 第41页 |
(五) 政策执行监督体系不健全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提升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的改进建议 | 第42-45页 |
一、完善政策的制定和提高政策执行上的法律要求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42页 |
二、发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减轻对财政拨款的依赖 | 第42页 |
三、建立专业的政策执行队伍改善政策实施效果 | 第42-43页 |
四、建立完整的信息平台加强各级机构组织的数据分享 | 第43页 |
五、建立针对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的独立监督系统 | 第43页 |
六、研究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