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D通信的协作激励机制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言 | 第9-12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内容与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委托代理与激励 | 第18-26页 |
2.1 委托代理介绍 | 第18-22页 |
2.2 委托代理中激励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 | 第22-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隐藏信息下的D2D协作激励机制设计 | 第26-43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27-30页 |
3.1.1 信道模型 | 第28-29页 |
3.1.2 代理人类型 | 第29-30页 |
3.2 Utility函数设计 | 第30-31页 |
3.2.1 委托人的Utility函数 | 第30-31页 |
3.2.2 代理人的Utility函数 | 第31页 |
3.3 完美贝叶斯均衡获得 | 第31-36页 |
3.3.1 信号发送理论 | 第31-33页 |
3.3.2 激励信号设计 | 第33-34页 |
3.3.3 分离均衡的IC约束 | 第34-35页 |
3.3.4 分离均衡的IR约束 | 第35页 |
3.3.5 分离均衡的PB约束 | 第35-36页 |
3.4 最优保证书及SCSI机制 | 第36-39页 |
3.4.1 最优保证书求解 | 第36-37页 |
3.4.2 SCSI机制设计 | 第37-39页 |
3.5 仿真结果 | 第39-42页 |
3.5.1 中断概率 | 第39-41页 |
3.5.2 代理人效用 | 第41页 |
3.5.3 最优保证书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隐藏行动下的D2D协作激励机制设计 | 第43-57页 |
4.1 系统模型 | 第43-45页 |
4.2 绩效与Utility函数 | 第45-48页 |
4.2.1 绩效模型 | 第45-46页 |
4.2.2 代理人的Utility函数 | 第46-47页 |
4.2.3 委托人的Utility函数 | 第47-48页 |
4.3 最优行为求解 | 第48-50页 |
4.4 PRSCI激励算法 | 第50-52页 |
4.4.1 用户发现 | 第50-51页 |
4.4.2 内容共享 | 第51-52页 |
4.5 仿真结果 | 第52-56页 |
4.5.1 系统传输速率 | 第53-54页 |
4.5.2 委托人效用 | 第54-56页 |
4.5.3 代理人效用 | 第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缩略词索引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