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风险分析与度量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框架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4-16页
        1.4.1 本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1.4.2 本文的不足第15-16页
2 债券违约风险与度量方法的理论界定第16-23页
    2.1 债券违约风险的内涵第16页
    2.2 公司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2.3 债券违约风险度量方法第17-23页
        2.3.1 传统违约风险度量模型第17-18页
        2.3.2 多元统计违约风险度量方法第18-19页
        2.3.3 现代违约风险度量模型第19-23页
3 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风险分析第23-30页
    3.1 我国上市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现状第23-24页
    3.2 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风险现状第24-27页
        3.2.1 违约风险频发第24-26页
        3.2.2 低信用级别高风险公司债券占比提高第26-27页
        3.2.3 公司债券信用级别下调数量显著增多第27页
    3.3 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第27-30页
        3.3.1 制度层面第27-28页
        3.3.2 度量层面第28-29页
        3.3.3 意识层面第29-30页
4 基于KMV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风险度量第30-44页
    4.1 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风险度量模型的适用性分析与选择第30-32页
        4.1.1 传统违约风险度量方法的比较第30页
        4.1.2 现代违约风险度量方法的比较第30-31页
        4.1.3 基于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债券违约模型的适用性分析与选择第31-32页
    4.2 基于KMV模型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风险度量模型构建第32-36页
        4.2.1 模型构建思路第32页
        4.2.2 模型基本假设第32-33页
        4.2.3 模型计算步骤第33-36页
        4.2.4 模型修正第36页
    4.3 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风险的度量第36-44页
        4.3.1 对违约公司和绩优公司的债券违约差别实证第36-41页
        4.3.2 对单个上市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实证第41-44页
5 结论与建议第44-48页
    5.1 结论第44-45页
    5.2 建议第45-48页
附录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后记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聪明人”组成的市场更容易达到理性均衡吗?--基于“学习预测实验”的研究证据
下一篇:我国现金股利分配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上证A股连续3年现金分红公司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