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5-32页 |
1.1 填埋场CH_3SH的排炊及危害 | 第15-16页 |
1.2 CH_3SH的产生和影响因子 | 第16-20页 |
1.2.1 CH_3SH的产生 | 第16-19页 |
1.2.2 CH_3SH产生的影响因子 | 第19-20页 |
1.3 CH_3H的转化 | 第20-25页 |
1.3.1 CH_3SH的化学转化 | 第20-21页 |
1.3.2 CH_3SH的生物转化 | 第21-23页 |
1.3.3 CH_3SH转化的影响因子 | 第23-25页 |
1.4 CH_3SH产生和代谢微生物 | 第25-30页 |
1.4.1 CH_3SH产生微生物 | 第25-26页 |
1.4.2 CH_3SH代谢微生物 | 第26-30页 |
1.5 论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30-32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2 模拟鱼肉和猪肉垃圾厌氧降解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的转化研究 | 第32-5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2.1.3 气体浓度测定方法 | 第33页 |
2.1.4 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8页 |
2.2.1 产气速率与累积产气量 | 第34-35页 |
2.2.2 CH_4和CO_2浓度的变化 | 第35-36页 |
2.2.3 CH_3SH的产生速率、浓度与产生量 | 第36-38页 |
2.2.4 主要的含硫气体浓度的变化 | 第38-41页 |
2.2.5 垃圾中有机物和总氮的降解 | 第41-42页 |
2.2.6 垃圾中含硫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 第42-45页 |
2.2.7 垃圾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第45-48页 |
2.2.8 垃圾降解过程中含硫物质的转化 | 第4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3 模拟鱼肉和猪肉垃圾厌氧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演替特征研究 | 第50-6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3.1.3 模拟垃圾样品DNA提取 | 第50-51页 |
3.1.4 qPCR | 第51页 |
3.1.5 Miseq测序分析 | 第51-5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2-64页 |
3.2.1 垃圾中细菌和古菌数量的变化 | 第52-53页 |
3.2.2 垃圾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 第53-55页 |
3.2.3 垃圾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演替特征 | 第55-60页 |
3.2.4 垃圾中硫代谢微生物的演替特征 | 第60-63页 |
3.2.5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 第63-6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4 生活垃圾厌氧埋场CH_3SH产生潜能研究 | 第65-8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9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65-66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4.1.3 分析方法 | 第66页 |
4.1.4 填埋场CH_3SH产生潜能预测模型 | 第66-6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9-79页 |
4.2.1 产气速率与累积产气量 | 第69-73页 |
4.2.2 CH_3SH浓度及产生量 | 第73-75页 |
4.2.3 垃圾中TS含量 | 第75-78页 |
4.2.4 填埋场CH_3SH产生潜能 | 第78-7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5.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