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农业信息传播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社会网络分析与农业信息传播基本理论 | 第15-25页 |
2.1 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 | 第15-17页 |
2.2 社会网络分析基本参数 | 第17-20页 |
2.2.1 网络密度 | 第17页 |
2.2.2 中心性分析 | 第17-19页 |
2.2.3 平均路径长度 | 第19页 |
2.2.4 凝聚子群分析 | 第19-20页 |
2.3 农业信息传播 | 第20-24页 |
2.3.1 农业信息的概念 | 第20-21页 |
2.3.2 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的主要模式 | 第21-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农业信息传播网络研究 | 第25-31页 |
3.1 社会关系与农业信息的传播 | 第25-26页 |
3.2 权力中心与农业信息传播 | 第26-27页 |
3.3 凝聚子群分析与农业信息传播 | 第27-28页 |
3.4 结构洞与农业信息传播 | 第28-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农业信息传播动力学分析 | 第31-39页 |
4.1 动力学理论简介 | 第31-34页 |
4.1.1 传染理论 | 第31-32页 |
4.1.2 同质理论 | 第32页 |
4.1.3 亲近理论 | 第32-33页 |
4.1.4 博弈论 | 第33页 |
4.1.5 认知平衡理论 | 第33-34页 |
4.2 农业信息传播动力学 | 第34-37页 |
4.2.1 信息传播级联模型 | 第34-35页 |
4.2.2 信息传播阈值模型 | 第35页 |
4.2.3 农业信息传播模型 | 第35-37页 |
4.3 影响农业信息传播的动力学因素 | 第37-38页 |
4.3.1 信息拥有量 | 第37页 |
4.3.2 信息价值判断 | 第37-38页 |
4.3.3 可信度 | 第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农业信息传播实例分析 | 第39-53页 |
5.1 调研地点简介 | 第39页 |
5.2 数据收集与数据初步处理 | 第39-40页 |
5.3 调研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5.3.1 对农民信息需求的调查 | 第40-42页 |
5.3.2 对农民获取农业信息途径的调查 | 第42-44页 |
5.4 农业信息传播网的中心性分析 | 第44-50页 |
5.5 实例评价与总结 | 第50-5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3-54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