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黄陂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大余湾、罗家岗村、姚家山村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缘起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3 研究范围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第16-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研究框架第18-20页
    1.5 小结第20-22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第22-28页
    2.1 国外历史小城镇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第22-24页
        2.1.1 国外历史小城镇保护的发展历程及理论研究第22-23页
        2.1.2 国外历史小城镇保护的实践研究第23-24页
    2.2 国内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第24-26页
        2.2.1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发展历程及理论研究第24-26页
        2.2.2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实践第26页
    2.3 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研究对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8-42页
    3.1 研究对象的历史沿革第28-30页
        3.1.1 大余湾历史沿革第28页
        3.1.2 罗家岗村历史沿革第28-29页
        3.1.3 姚家山村历史沿革第29-30页
    3.2 研究对象的概况第30-32页
        3.2.1 大余湾概况第30-31页
        3.2.2 罗家岗概况第31页
        3.2.3 姚家山村概况第31-32页
    3.3 研究对象历史环境特色及历史文化遗存现状第32-38页
        3.3.1 自然环境特色第32-33页
        3.3.2 人工环境特色第33-34页
        3.3.3 人文环境特色第34-35页
        3.3.4 历史文化遗存现状第35-38页
    3.4 研究对象存在问题第38-40页
        3.4.1 经济基础薄弱,村镇发展落后第38-39页
        3.4.2 基础设施匮乏,环境质量低下第39页
        3.4.3 保护技术缺乏,保护管理薄弱第39页
        3.4.4 乡风民俗淡化,非遗逐渐散失第39-40页
        3.4.5 宣传力度不足,村民意识不强第40页
    3.5 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研究对象保护规划的对比研究第42-70页
    4.1 相同的保护规划理念第42-44页
        4.1.1 历史保护的发展理念第42-43页
        4.1.2 历史环境保护的整体保护理念第43页
        4.1.3 立法保护的法制理念第43-44页
        4.1.4 动态保护和有机更新理念第44页
    4.2 一致的保护规划原则第44-48页
        4.2.1 原真保护,尊重历史第44页
        4.2.2 整体保护,和谐共生第44-46页
        4.2.3“可持续性”原则第46-47页
        4.2.4 动态保护,永续发展第47页
        4.2.5“以人为本”原则第47-48页
        4.2.6 多视角、多学科合作原则第48页
    4.3 不同的保护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第48-50页
        4.3.1 大余湾村保护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第48-49页
        4.3.2 罗家岗村保护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第49页
        4.3.3 姚家山村保护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第49-50页
    4.4 各自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与保护措施第50-53页
        4.4.1 大余湾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与保护措施第50-51页
        4.4.2 罗家岗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与保护措施第51-52页
        4.4.3 姚家山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与保护措施第52-53页
    4.5 相适应的历史街道及主要空间节点整治规划第53-63页
        4.5.1 大余湾村历史街道及主要空间节点整治规划第53-56页
        4.5.2 罗家岗村历史街道及主要空间节点整治规划第56-60页
        4.5.3 姚家山村历史街道及主要空间节点整治规划第60-63页
    4.6 专有的文物古迹与历史环境保护规划第63-65页
        4.6.1 大余湾村文物古迹与历史环境保护规划第63页
        4.6.2 罗家岗村文物古迹与历史环境保护规划第63-64页
        4.6.3 姚家山村文物古迹与历史环境保护规划第64-65页
    4.7 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第65-68页
    4.8 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0-76页
    5.1 主要结论第70-73页
    5.2 论文创新点第73页
    5.3 研究展望第73-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支撑与混凝土支撑效果实例分析
下一篇: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