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TiO_2光催化原理 | 第12-13页 |
1.3 TiO_2纳米管的制备 | 第13-14页 |
1.4 TiO_2纳米管的改性 | 第14-17页 |
1.4.1 金属离子掺杂改性 | 第14-15页 |
1.4.2 非金属掺杂改性 | 第15-16页 |
1.4.3 贵金属在催化剂表面沉积 | 第16页 |
1.4.4 共掺杂改性 | 第16-17页 |
1.4.5 复合半导体 | 第17页 |
1.5 石墨烯/TiO_2复合 | 第17-18页 |
1.6 TiO_2光催化剂的应用及局限性 | 第18-19页 |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7.1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实验材料及分析测试 | 第21-29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2.1.1 实验所用试剂 | 第2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 Pt/石墨烯/TiO_2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22-24页 |
2.2.1 石墨烯/TiO_2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2 电化学沉积制备Pt/石墨烯/TiO_2薄膜电极 | 第23-24页 |
2.2.3 真空蒸发镀膜制备Pt/石墨烯/TiO_2薄膜电极 | 第24页 |
2.3 Pt/石墨烯/TiO_2薄膜电极的表征 | 第24-26页 |
2.3.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24-25页 |
2.3.2 拉曼光谱(Raman) | 第25页 |
2.3.3 X-射线衍射(XRD) | 第25-26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6页 |
2.3.5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 | 第26页 |
2.4 光电催化性能评价 | 第26-29页 |
2.4.1 光电催化反应装置 | 第27页 |
2.4.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28页 |
2.4.3 光电催化性能分析 | 第28页 |
2.4.4 光电催化稳定性 | 第28-29页 |
3 电化学沉积制备Pt/石墨烯/TiO_2薄膜电极 | 第29-43页 |
3.1 阳极氧化电压—时间对薄膜电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 煅烧条件对薄膜电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 Pt/石墨烯/TiO_2薄膜电极薄膜的表征 | 第33-41页 |
3.3.1 SEM分析 | 第33-35页 |
3.3.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5-36页 |
3.3.3 拉曼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3.3.4 表面化学形态 | 第37-39页 |
3.3.5 光吸收性能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真空蒸发镀膜制备Pt/石墨烯/TiO_2薄膜电极 | 第43-49页 |
4.1 真空蒸发镀膜技术 | 第43页 |
4.2 石墨烯/TiO_2薄膜制备 | 第43-44页 |
4.3 Pt/石墨烯/TiO_2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44-45页 |
4.4 Pt/石墨烯/TiO_2薄膜电极的表征 | 第45-48页 |
4.4.1 SEM分析 | 第45页 |
4.4.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5-46页 |
4.4.3 拉曼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4.4.4 表面化学形态 | 第47页 |
4.4.5 光吸收性能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Pt/石墨烯/TiO_2薄膜电极光电催化性能 | 第49-59页 |
5.1 光电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49-55页 |
5.1.1 溶液初始pH对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50-52页 |
5.1.2 溶液初始浓度对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5.1.3 偏压对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5.1.4 光电协同作用 | 第54-55页 |
5.2 光电催化活性评价 | 第55-57页 |
5.3 光电催化活性稳定性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创新点 | 第60页 |
6.3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