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藤总黄酮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1 鸡血藤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1 鸡血藤的中药作用 | 第14-15页 |
1.2 鸡血藤总黄酮的研究 | 第15页 |
1.3 鸡血藤的毒理学研究 | 第15-16页 |
2 鸡血藤的化学成分 | 第16页 |
3 鸡血藤的药理作用 | 第16-19页 |
3.1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 第16-17页 |
3.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17页 |
3.3 抗肿瘤作用 | 第17页 |
3.4 抗病毒作用 | 第17-18页 |
3.5 抗氧化作用 | 第18-19页 |
4 滴丸的研究概况 | 第19-25页 |
4.1 中药滴丸剂的历史 | 第19页 |
4.2 滴丸的种类 | 第19-22页 |
4.2.1 速效、高效滴丸 | 第19-20页 |
4.2.2 缓释、控释滴丸 | 第20页 |
4.2.3 溶液滴丸 | 第20-21页 |
4.2.4 包衣滴丸 | 第21页 |
4.2.5 栓剂滴丸 | 第21页 |
4.2.6 肠溶滴丸 | 第21页 |
4.2.7 脂质体滴丸 | 第21页 |
4.2.8 干压包衣滴丸 | 第21-22页 |
4.3 滴丸的制备工艺 | 第22页 |
4.4 滴丸的作用特点 | 第22-23页 |
4.5 滴丸的局限性 | 第23-24页 |
4.6 中药滴丸的发展前景 | 第24-25页 |
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部分 鸡血藤总黄酮滴丸成型工艺研究 | 第26-36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6-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2.1 混合基质的考察 | 第27页 |
2.2 药物与基质比例考察 | 第27-28页 |
2.3 正交设计实验考察滴丸成型工艺 | 第28-30页 |
2.4 成型工艺验证试验 | 第30-31页 |
3 处方的确定 | 第31-32页 |
3.1 处方 | 第31页 |
3.2 备料 | 第31页 |
3.3 操作 | 第31页 |
3.4 处方依据 | 第31-32页 |
4 滴丸的工艺流程图 | 第32页 |
5 三批中试放大试验 | 第32-33页 |
6 讨论 | 第33-35页 |
7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部分 鸡血藤总黄酮滴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36-48页 |
1 鸡血藤总黄酮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36-39页 |
1.1 鸡血藤总黄酮的质量标准 | 第36-39页 |
1.1.1 仪器与试药 | 第36页 |
1.1.2 检查 | 第36-37页 |
1.1.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37-39页 |
2 鸡血藤总黄酮滴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39-45页 |
2.1 重量差异 | 第39-40页 |
2.2 溶出度 | 第40-45页 |
2.2.1 仪器与试药 | 第40页 |
2.2.2 空白辅料的影响 | 第40-41页 |
2.2.3 线性范围考察 | 第41-42页 |
2.2.4 仪器精密度考察 | 第42-43页 |
2.2.5 溶液稳定性考察 | 第43页 |
2.2.6 回收率试验 | 第43-44页 |
2.2.7 溶出曲线的测定 | 第44-45页 |
2.2.8 测定方法 | 第45页 |
3 鸡血藤总黄酮滴丸的样品稳定性考察 | 第45-47页 |
3.1 样品批号 | 第45页 |
3.2 仪器与试药 | 第45-46页 |
3.3 加速试验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页 |
5 小结 | 第47-48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