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慢城”理念下的山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以祁县谷恋村为例

中文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缘起第14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向第15-19页
        1.3.1 传统村落研究动向第15-17页
        1.3.2 慢城研究动向第17-19页
        1.3.3 小结第19页
    1.4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论文框架第20-22页
第二章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分析第22-35页
    2.1 传统村落的概念第22页
    2.2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概念第22-24页
        2.2.1 传统村落保护概念第22-23页
        2.2.2 传统村落发展概念第23页
        2.2.3 保护与发展关系第23-24页
    2.3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内容第24-29页
        2.3.1 物质形态第24-28页
        2.3.2 非物质形态第28-29页
    2.4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第29-32页
        2.4.1 传统村落保护现状第29-31页
        2.4.2 传统村落发展模式第31-32页
    2.5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现存问题第32-35页
        2.5.1 保护意识薄弱损毁传统建筑第32-33页
        2.5.2 现代生活方式蚕食传统风貌第33页
        2.5.3 拆旧建新影响村落整体风貌第33页
        2.5.4 过度商业化侵蚀原生态文化第33-35页
第三章 "慢城"基本理论与发展第35-46页
    3.1 "慢城"的概念第35页
    3.2 "慢城"的起源和发展第35-38页
        3.2.1 慢食运动第35页
        3.2.2 慢城运动第35-37页
        3.2.3 慢生活第37-38页
    3.3 "慢城"的核心理念第38-40页
        3.3.1 原真的文化第38-39页
        3.3.2 和谐的环境第39页
        3.3.3 健康的生活方式第39-40页
        3.3.4 持续发展的经济第40页
    3.4 国内外"慢城"实例第40-46页
        3.4.1 意大利奥尔维耶托小镇第40-41页
        3.4.2 德国Marihn村第41-42页
        3.4.3 英国勒德罗第42页
        3.4.4 韩国曾岛第42-43页
        3.4.5 中国江苏桠溪镇第43-44页
        3.4.6 案例总结第44-46页
第四章 "慢城"理念下的山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第46-65页
    4.1 山西传统村落概述第46-49页
        4.1.1 山西地理位置第46页
        4.1.2 山西传统村落及其文化内涵第46-49页
    4.2 "慢城"与山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关系第49-52页
        4.2.1 "慢城"与山西传统村落生存文化差异第49-50页
        4.2.2 "慢城"理念对山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影响第50-52页
    4.3 "慢城"理念运用于山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可行性第52-53页
        4.3.1 "慢城"理念在山西传统村落中的文化基础第52-53页
        4.3.2 "慢城"理念在山西传统村落中的物质基础第53页
        4.3.3 "慢城"理念满足传统村落居民和游客的心理需求第53页
    4.4 "慢城"理念下山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第53-65页
        4.4.1 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策略第54-57页
        4.4.2 历史文化传承策略第57-59页
        4.4.3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策略第59-62页
        4.4.4 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第62-65页
第五章 "慢城"模式对谷恋村保护发展的策略探索第65-81页
    5.1 谷恋村概况及历史沿革第65-66页
        5.1.1 谷恋村概况第65页
        5.1.2 历史沿革第65-66页
    5.2 谷恋村特色资源分析第66-69页
        5.2.1 物质资源分析第66-68页
        5.2.2 非物质资源分析第68-69页
    5.3 谷恋村保护发展现状第69页
    5.4 谷恋村打造"慢城"条件分析第69-70页
    5.5 谷恋村打造"慢城"的策略探索第70-80页
        5.5.1 "区域慢城系统"模式探索第70-72页
        5.5.2 村落风貌继承探索第72-74页
        5.5.3 特色文化展示探索第74-76页
        5.5.4 高品质生活体验探索第76-80页
    5.6 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结语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88-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法论”中关于模仿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
下一篇:档案信息社会化网络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