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前言 | 第11-32页 |
| ·主要的霉菌毒素 | 第12-20页 |
| ·黄曲霉毒素 | 第12-14页 |
| ·玉米赤霉烯酮 | 第14-15页 |
| ·呕吐毒素 | 第15-18页 |
| ·伏马毒素 | 第18-20页 |
| ·霉菌毒素毒性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 ·霉菌毒素间的互作效应 | 第20-21页 |
| ·动物的品种、年龄及性别 | 第21页 |
| ·营养物质对霉菌毒素的影响 | 第21页 |
| ·抗氧化剂对霉菌毒素的影响 | 第21页 |
| ·脂肪对霉菌毒素的影响 | 第21-22页 |
| ·霉菌毒素污染状况 | 第22-23页 |
| ·我国食品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 第23-24页 |
| ·霉菌毒素的预防措施 | 第24-25页 |
|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 第24页 |
| ·谷物储藏过程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 第24-25页 |
| ·添加防霉剂 | 第25页 |
| ·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 | 第25-29页 |
| ·物理脱毒 | 第25-26页 |
| ·机械分离 | 第25页 |
| ·溶剂萃取 | 第25页 |
| ·热灭活法 | 第25-26页 |
| ·化学脱毒法 | 第26页 |
| ·酸、碱物质处理 | 第26页 |
| ·臭氧处理 | 第26页 |
| ·其他化学物质处理 | 第26页 |
| ·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 第26-28页 |
| ·活性炭 | 第26-27页 |
| ·硅铝酸盐类 | 第27页 |
| ·酵母细胞壁 | 第27-28页 |
|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应用现状 | 第28页 |
| ·生物降解 | 第28-29页 |
| ·微生物竞争抑制真菌毒素 | 第28页 |
| ·发酵工程技术降解霉菌毒素 | 第28-29页 |
| ·微生物去除霉菌毒素 | 第29页 |
| ·生物酶解去除霉菌毒素 | 第29页 |
| ·霉菌毒素的测定 | 第29-30页 |
| ·研究意义 | 第30-3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 ·霉菌毒素标准品 | 第32页 |
| ·酶联免疫试剂盒 | 第32页 |
| ·试剂 | 第32页 |
| ·霉菌毒素吸附剂 | 第32-33页 |
| ·菌株 | 第33页 |
| ·菌种培养基 | 第33-34页 |
| ·MRS培养基 | 第33页 |
| ·LB培养基 | 第33页 |
| ·PDA培养基 | 第33-34页 |
| ·仪器设备 | 第34页 |
| ·操作方法 | 第34-36页 |
| ·酸、碱处理 | 第34页 |
| ·体外霉菌毒素吸附实验步骤 | 第34页 |
| ·AFB1、DON、FB1试剂盒的操作程序 | 第34-35页 |
| ·ZEN试剂盒的操作程序 | 第35页 |
| ·微生物降解实验 | 第35-36页 |
| 3.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 ·吸附剂的选择 | 第36-37页 |
| ·多孔性石粉的选择 | 第36页 |
| ·蒙脱石粉的前处理 | 第36-37页 |
| ·体外霉菌毒素吸附效果实验 | 第37-42页 |
|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AFB1的吸附实验 | 第37-38页 |
|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ZEN的吸附实验 | 第38-39页 |
|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DON的吸附实验 | 第39-40页 |
|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FB1的吸附实验 | 第40-42页 |
| ·不同比例的吸附剂吸附效率实验和固体样品中的验证实验 | 第42-44页 |
| ·不同比例的蒙脱石粉对AFB1吸附率实验和在玉米面中的验证实验 | 第42-43页 |
| ·不同比例的蒙脱石粉对FB1吸附效率实验和在玉米面中的验证实验 | 第43-44页 |
| ·在不同pH溶液中蒙脱石粉对AFB1吸附效果实验 | 第44-45页 |
| ·发酵对霉菌毒素的降解实验 | 第45-47页 |
| 4.讨论 | 第47-50页 |
| ·蒙脱石粉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机理 | 第47页 |
| ·酵母细胞壁对霉菌毒素的作用 | 第47-48页 |
| ·微生物对霉菌毒素的降解 | 第48页 |
| ·环境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8页 |
| ·实验数据的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 ·对实际生产的指导 | 第49-50页 |
| 5 结论 | 第50-51页 |
| ·蒙脱石粉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 | 第50页 |
| ·酵母细胞壁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 | 第50页 |
| ·微生物降解毒素的效果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