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备及其除铬性能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4页 |
1 绪论 | 第14-26页 |
·凹凸棒土的介绍 | 第14-16页 |
·凹凸棒土的性质 | 第14-15页 |
·凹凸棒土的应用 | 第15-16页 |
·铬污染 | 第16-17页 |
·去除铬的主要方法 | 第17-18页 |
·吸附法去除铬的研究 | 第18-23页 |
·农林业副产物类吸附剂 | 第18-19页 |
·天然矿物质 | 第19-20页 |
·树脂类吸附剂 | 第20-21页 |
·聚合物 | 第21-22页 |
·炭质吸附剂 | 第22页 |
·微生物吸附剂 | 第22-23页 |
·选题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选题目的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6-28页 |
3 PEI-ATP对Cr(VI)的吸附 | 第28-43页 |
·PEI-ATP材料的合成和表征 | 第28-29页 |
·吸附剂PEI-ATP的合成 | 第28-29页 |
·PEI-ATP材料的表征 | 第29页 |
·PEI-ATP吸附Cr(VI)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29页 |
·吸附实验 | 第29-30页 |
·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30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30页 |
·溶液中阴离子对吸附的影响 | 第30页 |
·脱附再生实验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吸附剂PEI-ATP的表征分析 | 第31-33页 |
·投加量的影响 | 第33页 |
·吸附实验 | 第33-35页 |
·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35-37页 |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37-38页 |
·离子影响实验 | 第38-39页 |
·脱附实验 | 第39页 |
·吸附机理分析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胺基改性凹凸棒土对Cr(VI)的吸附 | 第43-59页 |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43-44页 |
·胺基官能化凹凸棒土的合成 | 第43页 |
·吸附剂的表征 | 第43-44页 |
·胺基官能化凹凸棒土吸附Cr(VI)的实验方法 | 第44页 |
·吸附实验 | 第44页 |
·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44页 |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44页 |
·阴离子对吸附的影响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7页 |
·吸附剂的表征 | 第44-47页 |
·吸附平衡实验 | 第47-48页 |
·溶液pH的影响实验 | 第48-50页 |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50-52页 |
·阴离子的影响实验 | 第52-53页 |
·吸附机理分析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EDTA-ATP对Cr(III)的吸附 | 第59-71页 |
·吸附剂的合成方法与表征 | 第59-60页 |
·吸附剂的合成方法 | 第59页 |
·吸附剂的表征 | 第59-60页 |
·吸附剂吸附去除Cr(III)的方法 | 第60-61页 |
·吸附投加量的影响 | 第60页 |
·吸附实验 | 第60页 |
·溶液pH的影响实验 | 第60页 |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60页 |
·阳离子的影响实验 | 第60页 |
·有机物对吸附的影响 | 第60-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0页 |
·表征的分析结果 | 第61-63页 |
·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吸附实验 | 第64-65页 |
·溶液pH的影响实验 | 第65-66页 |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66-67页 |
·阳离子的影响实验 | 第67-68页 |
·有机物对吸附的影响 | 第68-69页 |
·吸附机理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