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1页 |
| 前言 | 第11-17页 |
| 1 立项依据及必要性 | 第11-14页 |
| ·小金丸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 第11页 |
| ·小金丸生产技术现状 | 第11-12页 |
| ·中药粒子设计理论 | 第12-14页 |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 ·粒子设计技术有利于解决小金丸混合均匀性问题 | 第14页 |
| ·粒子设计技术有利于改善丸剂混合均匀性问题 | 第14页 |
| 3 课题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4-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市售小金丸阿魏酸及单酯型生物碱含量考察 | 第17-29页 |
| 第一节 市售小金丸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考察 | 第17-23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17-18页 |
| ·仪器 | 第17页 |
| ·试剂与药材 | 第17-18页 |
| ·市售小金丸厂家及批号 | 第18页 |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18-22页 |
| ·色谱条件 | 第18页 |
| ·试液的制备 | 第18-19页 |
| ·方法学考察 | 第19-22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市售小金丸中阿魏酸含量考察 | 第23-27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3-24页 |
| ·仪器 | 第23页 |
| ·药材与试剂 | 第23-24页 |
| ·市售小金丸厂家及批号 | 第24页 |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4-27页 |
| ·色谱条件 | 第24页 |
| ·试液的制备 | 第24页 |
| ·方法学考察 | 第24-25页 |
| ·样品含量的测定 | 第25-27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27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27-29页 |
| 1 小结 | 第27-28页 |
| 2 讨论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单味药材粉碎规律研究 | 第29-56页 |
| 第一节 微粉化对制草乌粉体性质及溶出度的影响 | 第29-38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9-30页 |
| ·仪器 | 第29-30页 |
| ·试剂与药材 | 第30页 |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0-38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30页 |
| ·制草乌粉体粒径的测定 | 第30-32页 |
| ·制草乌粉体比表面积及孔隙率的测定 | 第32页 |
| ·制草乌粉体颜色的测定 | 第32-33页 |
| ·制草乌粉体特性测定 | 第33页 |
| ·制草乌粉体接触角测定 | 第33-34页 |
| ·黏附性的测定 | 第34-35页 |
| ·制草乌不同粉碎时间粉体溶出度测定 | 第35-38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8页 |
| 第二节 微粉化对酒当归粉体性质及溶出度的影响 | 第38-45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8-39页 |
| ·仪器 | 第38-39页 |
| ·试剂与药材 | 第39页 |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9-45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39页 |
| ·酒当归粒径的测定 | 第39-41页 |
| ·酒当归比表面积及孔隙率的测定 | 第41页 |
| ·酒当归颜色的测定 | 第41-42页 |
| ·酒当归粉体特性测定 | 第42页 |
| ·接触角测定 | 第42页 |
| ·黏附性的测定 | 第42-43页 |
| ·当归不同粉碎时间粉体溶出度测定 | 第43-45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45页 |
| 第三节 地龙低温粉碎规律研究 | 第45-50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45-46页 |
| ·仪器 | 第45页 |
| ·药材 | 第45-46页 |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46-49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46页 |
| ·粒径的测定 | 第46-47页 |
| ·比表面积及孔隙率的测定 | 第47-49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49-50页 |
| 第四节 京香墨粉碎规律研究 | 第50-54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50页 |
| ·仪器 | 第50页 |
| ·药材 | 第50页 |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50-53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50页 |
| ·粒径的测定 | 第50-52页 |
| ·比表面积及孔隙率的测定 | 第52-53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 第五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54-56页 |
| 1 小结 | 第54页 |
| 2 讨论 | 第54-56页 |
| 第三章 粒子设计技术改进小金丸混合工艺研究 | 第56-61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56页 |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56-60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56-57页 |
| ·壳粒子的制备 | 第56页 |
| ·核粒子的制备 | 第56-57页 |
| ·核壳复合粒子样品的制备 | 第57页 |
| ·人工混合样品的制备 | 第57页 |
| ·不同工艺样品粉体性质的测定 | 第57-60页 |
| ·粒径的测定 | 第57页 |
| ·颜色的测定 | 第57-58页 |
| ·黏附性的测定 | 第58页 |
| ·接触角测定 | 第58-59页 |
| ·电镜的测定 | 第59-60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粒子设计与常规工艺混合均匀性对比研究 | 第61-68页 |
| 第一节 小金丸粉体性质对比研究 | 第61-64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61页 |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61-63页 |
| ·不同工艺样品的制备 | 第61页 |
| ·不同工艺样品的取样 | 第61页 |
| ·样品的检测 | 第61-63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63-64页 |
| 第二节 三种小金丸粉体单酯型生物碱、阿魏酸含量检测 | 第64-67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64页 |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64-66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64页 |
| ·单酯型生物碱含量的检测 | 第64-66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及讨论 | 第67-68页 |
| 1 小结 | 第67页 |
| 2 讨论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72页 |
| 1 全文总结 | 第68-70页 |
| 2 创新点 | 第70页 |
|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后置部分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